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研究

2015-10-21 17:10郭维佳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设计分析生态文明建筑设计

郭维佳

摘要:生态文明是将自然生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统一于实现和谐发展的文明状态,是解决生态、环境、资源各类问题的重要途径和策略。本文针对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概述,生态文明对建筑设计工作的价值以及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相关技术探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筑设计;设计分析

引言

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下进行建筑设计,势必能够提高民众的认知,同时提高建筑设计工作者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并且,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两者保持和谐的关系,更能够使建筑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为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机。

一、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概述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文化伦理形态,其基本宗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谐共生以及全面可持续繁荣。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一个重要組成,其对建筑工程施工、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建筑工程能否与人文、社会、环境、经济、政治等因素相适应,关键取决于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元素,即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

就建筑工程来说,建筑物本身作为一种高能耗物质,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动力系统、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生活办公用品等物质的损耗,同时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固体废弃物垃圾、噪声污染、废水污染以及废气污染等。总的来看,建筑工程施工和应用过程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资源的节约等。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元素,发展绿色建筑,即充分利用自然、发展自然、让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常见的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类型主要包括生土建筑、生物建筑、节能节地型建筑和自维持建筑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文明元素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设计前,应充分考虑建筑整体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特别是科学划分出居住区域、商业区域与娱乐区哟,同时建筑周边配备相应的景观带或绿化带;其次,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运用自然原则、自我调节原则与舒适化原则,以适应生态文明元素的融入;此外,设计过程中,针对建筑工程周边环境中所具有的的自然资源,诸如风能、太阳能、雨水等,将其融入建筑设计之中,有效的促进节能环保效果的实现。

二、生态文明对建筑设计工作的价值

在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建设高峰期,我国实施的是高积累、高污染、高消耗的道路,特别在建筑领域过多的资源浪费和不计其数的生态恶化导致我国自然生态退化,环境灾难频发。严峻的形式不得不让建筑行业和整个社会进行全面而认真的反思,而如何平衡行业和社会发展,如何优化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成为当下必须认真对待和严肃回答的实际问题。建筑设计是建筑各阶段的起始,对于控制污染、降低消耗,维护环境、保护生态有着直接的价值,应该将生态文明观念引入到建筑设计的工作之中,制止因建筑行业而产生的自然污染、环境破坏和生物灭绝等问题的蔓延,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构建生态与建筑、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新型关系,取得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多重成果,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相关技术探究

1、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与许多基础理论学科存在关联性,比如气候变异规律、能量流动转化规律以及建筑中能源转换规律等基础理论等。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能够充分发挥建筑的节能功能,比如其中的屋顶节能技术以及墙体节能技术等。其次,对新型材料采用技术进行充分应用,在绿色建筑技术的融入下,由砖石转化成为了墙体材料及结构,充分提高了轻质、简单等优势,使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大大降低,能够体现这些优势的材料包括铝合金材料、混凝土材料以及高强度玻璃等。

2、生态建筑的生物设计法

生物设计法将生态建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借鉴自然生态的运行和规律来处理建筑物、环境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物质、能量、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多重流动体系,以低能耗、高效率、低污染的方式平衡生态建筑的内外关系。生物设计法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主要步骤:一是,要展开对建筑物自然环境的调查,将自然环境看作建筑物的外部条件,以此来构筑完整的系统。二是,要对建筑物和周边的生态因子进行调查,重点收集规划区域的气象、地质、人文资料,对规划区和建筑物周边的资源信息做到全面掌握。三是,综合进行生态因子的分析,要对调查获得的生态因子进行归类和划分,以主要要素构成生态因子因素图,通过不断叠加和彼此交叉形成综合图,以供生物设计过程中使用。四是,生物设计的结果表述,应该通过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加工使资源和要素得到适宜的处理,进而形成生物设计的最佳方案,实现生物设计的目标。

3、原声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原声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能够使太阳能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降温、干燥以及采暖。如在窗户集热板当中对太阳能资源系统加以构建,并由相关设备组合形成,包括空气导管、蓄热装置以及单元集热板等,进而使太阳所具备的光能能够有效地转化成为热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低热资源进行利用,从而实现地热供暖。

4、生土建筑设计

生土建筑设计的理念主要是利用覆土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建筑工程的保温功能,从而节省的供热能源的消耗。利用生土建筑的设计方案可以保证建筑物能够抵御一般的外界污染及自然侵害,例如由于其覆土的设计能够增强防震及防风效果,同时也能够减轻噪声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烦恼,最关键的是生土建筑设计在保暖性能上能够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了大气排污量,进而促进了生态平衡的维护。

5、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即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地处理,它需要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同时又要对大的周围环境实施很好的保护,促使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资源能够持续存在。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应使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有效控制危害人体的辐射、电磁波及气体等各种污染;充分采用自然通风,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适当地控制,使室内温度、湿度能够达到人体所需的最佳状态;充分利用直接采光,享受太阳光对人体的自然沐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享用,做到室内外空间的过渡要自然顺畅,使人们尽可能多地观赏到周围的自然美景;注意历史文脉的连续性,尊重地方文化的差异,继承和发展地方传统工艺、材料及生产技术。

6、少费多用建筑

少费多用建筑是使用较少的物质和能量创造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高技术建筑可以说是一种智能建筑,它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使固定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成为可以跟随气候自我调整的围合结构,可以进行自由呼吸,控制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环境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增强建筑适应可持续发展变化的外部生态系统环境的能力,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建设工程项目应始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进行设计、施工和应用,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元素,即完善和优化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韩瑞燕.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5,1(02):10-12.

[2]邓明波,徐佩瑛.论生态文明的伦理内涵体系与科学发展观[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

猜你喜欢
设计分析生态文明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西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清礁工程设计分析
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分析
浅谈绿色节能角度下的建筑给排水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