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与环境的协调

2015-10-21 17:10刘思敏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协调环境

刘思敏

【摘 要】近年来,道路设计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研究其与环境的协调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道路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重视公路景观设计,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从多方面提出了道路设计对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阐述了个人对该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道路设计;环境;协调

一、前言

作为道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注意其与环境的协调意义重大。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道路设计与环境协调的实践水平,从而做到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获得最为理想的整体效果。

二、道路设计对环境的影响

1.对植被的影响

道路建设前期和建设过程中都需要对道路周边进行便道清理,加上为施工所搭建的物料搅拌场、施工营地等等都会对周边植被造成破坏,尤其是施工取土、弃土、物料运输车辆碾压以及施工人员踩踏等等都会给道路沿线植被带来较大影响。

2.对声环境的影响

道路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就是声环境影响。根据道路项目施工期间、运营期间的不同,其声环境影响主要是两方面:施工期主要是施工车辆、机械及爆破噪声等;运营期噪声主要是机动车与道路产生的摩擦噪音以及机动车喇叭等。考虑人对夜间的噪声较为敏感,因此,控制噪声应该以夜间为主。

3.对大气环境影响

道路项目对大气的影响根据施工和运营期间的不同而不同:施工期主要是物料场及土石方施工所产生的扬尘、沥青烟等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运营期主要是汽车尾气和汽油挥发对道路环境影响。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中的主要污染物就是道路交通排放的污染物,如CO、HC、NOX等,约占污染物排放量的50%。

4.对水资源的影响

在道路建设期间,工程区水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施工管理的问题,将道路施工的弃土、弃渣等固体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体,在运输施工材料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遗洒和泄漏、施工机械的油类进入水中、施工人员的生活废弃物直接排至水中,以上都会影响地表水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地下水质量。在道路的运行期,由于磨损、车辆漏油、运输中飞扬的微粒物质和车辆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质都会积聚在路面,当这些物质与降水混合形成径流时,会对沿线的水源形成污染。

5.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道路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必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多不便。如堵车、交通事故、城市环境污染等。道路建设与道路改建项目总会改变一些周围社区或社会环境,影响生活方式、社会和经济活动等多个方面,当道路或其他基础设施截断已有的道路时,就会产生社区隔离现象。

三、重视公路景观设计

1.线形的景观设计

公路线形设计必须要结合地形和周围环境情况,科学选线,合理组合线形要素,做到连贯、均匀、协调、舒畅,使其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和优美的外观,使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给人一种统一、连续的舒适感。几何设计时要求平面、纵面、横面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间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缺陷。

2.路面的景观设计

路面材料的选择,除了考虑其强度、耐磨性和施工难易程度外,还应考虑其在美化景观方面的作用。比如彩色路面除去了常用沥青的黑色和水泥白色,公路行驶不再单调。采用不同颜色的沥青或其他路面材料修筑路缘、行车道和分隔带,既加强了公路的装饰性,又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

3.构造物的景观设计

在对具体构造物进行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工程技术和经济问题,还要注意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物形式相协调,使这些构造物有机地融合于公路的整体景观之中。在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分离式路基,以减少纵横断面对自然和景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互通式立交出口减速车道宜设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车道可设置于下坡路段,立交匝道内可绿化部分要进行绿化设计。上跨主要公路的立交桥、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必须保证桥下净空要求。

4.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宜设置于海滨、湖滨、风景名胜区附近。近几年,随着高速公路投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高速公路附属设施集服务、休息、娱乐于一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要满足行车需要和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多重要求,既要具有亲切感人性化,又要突出地方特色。公路沿线设施的风格、色彩、造型需要考虑景观效果问题,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做到美观大方,并注意与地域民族特征及生活习俗协调统一。

四、道路设计对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分析

1.改造现存的设计环境

做好线形设计和局部设计。线形设计即线形本身的平、纵、横组合匹配和线形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局部设计与路线定线关系密切。合理的平面和纵坡布置,不仅节省工程数量,而且还可以与周围环境协调。还应指出的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适当的放缓边坡或将边坡的变坡点修饰圆滑等措施,使边坡接近自然地面形态。

2.降低道路建设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应将其对人类的影响降到最低。具体措施有:将施工时间与人们的出行时间错开、在施工的过程中减少噪声污染、减少对人类有害物质的排放等。

3.加强动、植物生活环境的保护

道路建设过程中对动物的影响方式主要是通过植被破坏、通道阻隔、施工噪声和营运灯光等表现出来。因此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植被的保护,保证动物应有的生活环境,在动物必经的某些路口,选择使用高架等措施;同时注重施工噪声的控制以及加强对某些营运灯光的控制;道路建设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局部无机环境条件,从而对植物个体生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植被环境的管控。譬如在道路兩旁增加隔离玻璃护栏,从而降低汽车尾气对道路两旁植物的影响;道路路基的修筑过程中尽量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减少对原来生态自然条件破坏,使植物成活率提高。

4.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道路建设期间,为了防止对工程区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的措施包括:筑路材料堆放场地不得设在河流岸边附近、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在选择土石方堆放位置时,多余的土方尽量就地用来整理坡面,当不得不外运时,应该运至无自然保护价值的规定场所,弃土不得破坏或掩埋地表植物,弃土场应进行绿化设计,以便及早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当弃土堆高度较高时还应进行护面设计并应设挡土构造物以免将来发生坍塌。

5.加强土资源的保护

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征用土地,必须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努力节约土地资源,适当缩小用地规模;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不得破坏名木古树,搞好土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对待施工过程中的土质要因地制宜、尽量减少不同土质的混合,从而影响当地土质结构,影响植被生长,从而影响区域生态系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道路设计与环境协调的研究分析,对于该项工作良好整体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道路设计与环境协调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具体措施的科学性与整体性。

参考文献:

[1] 荆丽波.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 杨思,孔德良.基于道路网络特征的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林地景观的影响--以深圳市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2(02):115-116.

[3] 尹忠东.论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道路建设[J].水土保持研究.2013(06):59-60.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协调环境
环境清洁工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低碳生活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公路桥梁不同计价模式下道路设计的应用分析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