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性健康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

2015-10-21 17:10刘文玲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女性健康

刘文玲

【摘 要】面对居住区景观的大规模建设,强调地域文化、生态营造的同时,设计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尤其是对于女性群体的忽视。本文通过对女性健康状况的分析,对居住区景观的安全性、亲和力、康复性做出论述,从而营造更适宜女性的居住区景观环境。

【关键词】女性 ; 居住区景观 ; 健康

1 相关概念的研究

1.1 女性学

女性学是继女性主义运动和思潮之后所产生的,学术界对于女性学的概念界定有多种。中国学者魏国英将女性学解释为"有关女性的理论和知识系统",是"一门关于作为整体的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1]。

其中包含的有女性教育、女性就业、女性健康、女性婚姻家庭等。本文就女性健康这一方面作为论述的唯一要点,通过对女性健康的分析,使居住区的景观能最大限度满足合理化、人性化的要求。

1.2 居住区景观

顾名思义,居住区就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中的提法,居住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居住区指的就是由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而形成的居住单元,狭义的居住区指的则是有一定边界(特定边界或城市道路等)所围合形成的居住单元,居住区内外配套建设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如超市、社区医院等,基本能够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主要研究的室狭义的居住区。

2 女性健康状况分析

2.1 生理健康

女性生理期分为经期、孕期、哺乳期,这三个时期的女性由于生理期导致的不便及身体内部结构的变化最容易产生身体移动不便,情绪上的不稳定,多数现象表现为体力较差、抗寒性差、易疲劳、焦躁、抑郁、认知能力差等。这些都是我们易忽略的细节。

2.2 心理健康

心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受生理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心理状态通常也会表现为对陌生环境的胆怯、紧张,对一些事件的多愁善感,或因生理期的某些症状产生不良心理等。

2.3 社会健康

测量社会健康的指标包括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等。就社会飞速进步和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病越发显著,其中包含了家庭暴力、婚姻不协调、青少年妊娠、下岗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对女性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进而又会引发许多潜在的疾病。

3 女性和居住区外部景观空间

"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和生活方式促进男性比女性对外部世界更感兴趣,并进行更广泛的搜索。因此男性对更大范围的城市区域更加熟悉,认知地图也更加准确清晰,而女性对在家所在区域及附近区域更为熟悉。通过对性别差异、空间使用需求的差异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女性和男性所处的主要环境不同,因此他们环境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4 基于女性健康的居住區景观设计要点

4.1加强居住区的安全性

4.1.1 居住区交通体系的安全性

明确的交通体系会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甚至在危急情形下具有可逃脱的可能。居住区内的交通道路可分为一级二级等,一级道路主要是通车型道路,二级道路主要是游园性道路。通车性道路由于环绕建筑而设,空间开阔安全性较高。但对于游园性道路,一般贯穿开阔和私密性空间内,安全性较差,对于这类的道路应设置紧急的安全逃脱捷径并具有标示性的指示牌或特色景物。在周围的植物种植方面尽量不要种的过于密集,以散点式种植为主。

4.1.2 设施的安全性

针对女性特质包括生理期、穿高跟鞋、穿裙子等,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会遭受许多不便,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尽量避免这种不便性。对于景观灯的选择,女性更偏向于黄色光,其更具柔和感;道路铺装上,对于游人量较大的必经之路尽量以平坦、渗水性铺装,避免女性走路的不便,而对于幽静的小道可适量设汀步等;坐凳方面可以柔和的木质材质为主,避免石块的冰冷感和生硬感。

4.2 加强居住区内的亲和力

女性注重细微的感情变化,往往比男性更加注意身边的事物,她们对景物的形、色、味觉都有着独特的体会。对于女性来说,花就是自身的映像,睹物思人,联想到的是自身命运的发展,"人比黄花瘦"中夹杂着真切的情感。

4.2.1 美观性

外表美丽的事物总能得到女性的垂爱,在进行居住区设计时可注意几点内容:空间的整体布局不应太过呆板要有变化,并且空间层次不要太过直白、单一,一览无余往往不能引起美的享受;景观元素可借助坐凳、栏杆、花窗、垃圾桶等细节来贯穿整个符号,使女性感觉到处处富有景致;色彩上可以柔和的暖色调来满足女性的色彩喜好;种植上可多栽植观花树种,女性往往观花自赏,容易浮想联翩,这也是陶冶情操的最佳手段。

4.2.2 文化性

文化来源于生活,它体现了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及风俗,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可供传承的一种意识形态。景观设计中充斥了大量的仿古文化、西方文化,文化种类繁多却杂乱无章。更贴近生活的文化往往能吸引女性的注意,女性更关注的是亲和力、舒适、温馨,像家一样的感觉。居住区内更应该营造的是接地气,近生活的文化氛围,这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也是女性所期待的文化景观。

4.2.3 舒适性

女性有着特殊的情感,她们对空间环境的形体、色彩、光线、质感等因素都有着独特的体会,更注重细微的感性变化。因为她们更加敏感,所以也更容易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易被空间环境左右情绪。在大型空间的营造同时,也要为女性做适当的考虑。此外,道路的比例,铺装的材质,设施的材质的合理与否都会影响女性的舒适感。

4.3 营造康复性的自然环境

景观设计对人类精神层面的关注,一直以来都是"以场所的意义和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健康的自然环境可以解除身心的压力、放松心灵,体验一场人与自然的对话,实现正真的交融。有学者提出如果绿色在人视野中占25%则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对人的精神和心理最为适宜。康复性的自然景观要以自然为主,植物和水体等自然要素起重大的作用。居住区内适用于营造体感官性花园,感官性花园主要通过视、听、嗅、触觉生动展现物体的各种性质和状态,给人以感官的变化体验。视觉的营造通过丰富的色彩,奇特新颖的造型来表现;听觉的营造主要依靠水的流动声、鸟叫声、植物的摇曳声来传达;嗅觉的营造依靠花香的传播、泥土的芬芳来展现;而触觉是最好与大自然接触的感官体验,大地的肌理、铺装的纹理、不同材质不同要素都给予人不同的享受。

5小结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房地产商和居民的重视,使得居住区景观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趋势,它们强调景观性、文化性、休闲性等,并且也越发重视"人性化"设计。过去的居住区多重视老年、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女性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将起更重要的影响作用,女性是家庭的核心力量,女性的方方面面都会对家庭成员甚至社会产生影响。本文就女性健康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做出论述,呼吁更多人来关注女性方面的设计。

参考文献:

[] 魏国英.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有川,张军民.《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图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女性健康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