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西方战后整体式校园设计的研究

2015-10-21 17:10王瑶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西方研究

王瑶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大学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大学校园设计对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西方战后整体校园设计进行研究,为我国现代大学校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西方;战后;整体式校园设计;研究

大学是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组织,现代大学通常设有多个专业,并有相近专业组成系。自公元5世纪,就有大学出现,并影响着人类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西方大学成立晚于我国,但二战后,西方教育和文化成为世界的文化主流,西方大学的科学办学体系也成为现代大学的模板。二次世界大战是对西方文化和教育的一次洗礼,西方的大学正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因此对西方战后校园设计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传统校园类型与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的校园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以传统的欧洲古老学府为代表的,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学院模式的大学,这种大学各个学院以合院为单元散布于城市之中,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扩张,并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这种类型的大学以英国的牛津、剑桥、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为代表。这种大学是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对市民公开开放,大学校园与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一种融合与城市的大学办学模式。

二、 整体式校园产生的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迎来了一段和平发展的黄金期,在和平年代,知识成为了人们除生存意外的追求。由于二战以后涌现的大量求学需求,传统的大学模式已经无法承载规模庞大的学生。为了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大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大学与城市的界限更加明显,现代的整体式大学开始出现。西方整体式大学的出现除受教育需求增长的影响外,还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应运而生。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年代带给社会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人口的急剧膨胀,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步推进。在城市化推进中,城市的土地价格越来越高,而已教育为主的大学已经无力负担逐渐增长的土地价格,为了扩建大学,满足人们的求学需求,很多欧洲的大学将新校园的地址选择在土地价格相对便宜的城郊地区。这种大学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融入城市的大学设计完全不同,因而也不能用城市相融合。

第二,传统的西方大学是以体制教学为主开展人才培养的,但随着教育的兴起和科学的进步,大学必须开设更多的教学科目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欧洲的大学必须能够体现其学科融合性,以便于大量交叉性学科的教学需求。而传统的大学设计方法,分散了大学的师资力量,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这种校园设计模式已经不利于交叉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三,50年代后期,Team 10就对《雅典宪章》进行了批判.对现代主义功能分区的规划是想提出了质疑.并在1954-1965年间相继提出了"人际结合、流动、空中街道、生长、改变的美学、簇群城市"等一系列新的规划观念.对当时功能分区占主导地位的域市规划思想产生了巨大的:中击。Team 10的成员在一系列的大学设计竞赛中均体现了他们整体式的城市规划思想。并且这种整体式大学设计理念在后续的几年得到了实现,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后期整体式校园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三、 整体式校园的规划思想和方法

1、 柏林自由大學

冷战期间,位于菩提树下大街的原柏林大学划归东柏林,归社会主义阵营管制。为了追求学术自由,原柏林大学的部分师生出走,在英美等西方阵营的支持下在西柏林成立了柏林自由大学,并成为西德的学术重镇。柏林自由大学在设计时,由坎迪利丝和伍兹等人的设计团队对现代大学作出了新的定义,抓住了现代社会对大学的功能要求和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在他们的规划中,现代的大学应该方便系科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并满足对一般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寻求与交换。柏林自由大学在设计时将师生的活动置于最优先考虑的位置,为营造一个适合学习和学术交流的场所而努力,并将大学的功能定位于鼓励各系学生的交流并利于科际之间的整合。在柏林自由大学的设计中,采用了具有明显大学区域界线的设计方法,将道路设计为一组平行主干道辅与若干垂直辅助道路组成的网格状系统。这种设计使大学可以沿着主干道两端发展,整个大学建筑采用了底层高密度的簇群形态,以方便各科系之间的交流。

2、 东盎格鲁大学

20世纪60年代,受城市化影响的逐渐加大,西方的大学面临着一系列改革。只有对大学办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才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因而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不同类型的大学设计。例如,以现代主义国际式设计为主的Warwick大学、分子式设计的Kent大学和York大学,以及整体式校园。Warwick大学设计遵循了现代功能主义的分区规划原则,York大学则是通过在校园的不同地方设计建筑组团--学院,并以学院为单位构成大学整体。东盎格鲁大学在设计时采用了与著名的Warwick大学和York大学不同的整体式校园设计,秉持着大学不是传统的院系明确分区的组织系统的理念,在大学校园设计中体现了一种自发式的组织系统。东盎格鲁大学的整体校园设计,使整个大学成为了一个活动集中的场所,并以与城市形成明确的区域划分,提高了师生对大学校园的归属感。

四、 对整体式大学的教育理念和规划的反思

整体式大学设计,有效的促进了学科的融合,为人类科学的进步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整体校园设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柏林自由大学运用网格状密集形态的大学设计,虽然满足了大学校园的可生长性,但对大学校园周边社会的发展规划并没有考虑到位,因此柏林自由大学周边的土地已经被大量的住宅所占据,限制了大学的平面扩张和发展。而东盎格鲁大学东盎格鲁大学从1963-1974年间分三期实现了丹足斯·拉斯登的方案.体现了线形的可生长性。但科技的发展使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致,这种过分强调一元式发展的大学设计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大学建设需要。

综上所述,虽然西方战后整体式校园设计受时代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其给我国大学校园的建设影响是巨大的。西方战后整体大学"集中、弹性、可生长"的设计观念在我国大学设计规划中仍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我国当代校园的设计提供了思路,促进了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浩. 西方战后整体式校园设计研究[J]. 建筑技术及设计, 2010, 第7期:52-57.

[2]高洪波. 综合体式大学校园设计研究[D]. 天津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西方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从中国当代美术三十年历程看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