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改善生态建筑设计的对策探讨

2015-10-21 17:10左春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环境建筑设计

左春

【摘要】本文重点讲解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讨论了我国现有生态建筑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给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就是生态学,设计理论是以人为本,整体环境由自然,建筑和人构成,在设计过程中,实现自然,人与建筑的三者和谐统一关系,使环境与建筑相互融合,既保护到了周边的环境,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的小环境。在更高的层次上,使生态建筑回归到自然,生态建筑应用了很多最新发展的技术,以具体条件为基础,来搭配相关技术。不管使用什么类型的技术,应该把建筑当成生命有机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实现自然生态平衡;应该把建筑看成一个生态体系,对这个体系内外空间的各类物态因素进行设计和组织,有序地循环利用这些生态系统内的物质能源,建成一个生态平衡建筑系统,形成少污少废,高效低耗的生态环境。

一、 国内生态建筑发展暴露的不足

(一) 没有正确地理解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的重点是对建筑和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安排,在组织和安排之前要充分考虑本地生态学基本原理,建筑学与自然环境,实现周围环境与建筑物完美结合,与此同时,建筑物与室内的气候条件要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要具有延长建筑寿命,减少污染,节能节水的优势。不过,有些人的观点是,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在建筑物的周边添加一些绿化物,再往它的内部放置一些植物。生态建筑就是能够单纯节能,还有些人的观点是,生态建筑就是未来有可能划分的建筑物平面,实际上,这些观点只看到了生态建筑的皮毛,没有完全理解生态建筑本质。

(二) 没有系统性研究农村的生态建筑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对生态建筑系统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城乡之间有很大距离。现在,对不同学科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那些非常发达的大中型城市,没有系统性的研究我国农村居住环境。很多研究都以本专业为出发点,尽管对内容的研究非常丰富,不过,并没有把各个不同学科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尤其是怎么样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把植物环境工程与人居环境相互结合起来。

(三) 没有大范围对生态建筑的实践进行研究

如今,我们国家建筑界,已经出台了很多生态建筑方面的论文,这些论文思想先进,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生态建筑的不断发展。不过,大部分论文还只处于针对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范畴,缺乏对建筑学和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也没有介绍清楚国际相关先进经验,不具备先进的工程实践模式,以及环境的分析与计算机模拟分析。

二、有效改善生态建筑设计的对策

根据目前我国生态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看,生态建筑设计要借鉴相关设计原则与实践经验,重点在以下几个环节上操作。

(一)对环境关系进行处理

要遵守节地原则,要对大自然进行保护,对土地资源进行适当的开发,对项目用地进行合理规划,逐渐提高使用土地的效率;充分利用最科学的建筑系统,有效提高建筑的使用面积,有效提升建筑的使用年限,避免使用一些淘汰的材料,如粘土实心砖等等材料,对所有的建筑废弃材料进行无公害的处理,使污染物排放量大大下降,在建筑室外铺装透水性材料,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平衡性,在使用自然材料时,不要对自然再生系统进行破坏,应该使用与环境适合的亲和材料。

应该最大限度的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包括再生和可循环利用材料,以及短缺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对自然建材进行多区域应用,应该在施工过程当中避免出现污染。

要对自然进行防御,通过本地的气候,对建筑位置进行确定,增加一些遮阳设备,充分利用一些性能好的建筑材料,进行噪音隔离和保温隔热,在沿海地区,还需要避免出现空气盐害,采取防台风的具体措施。

(二) 遵守节能原则

传统建筑的设计,主要依据能源廉价的原则,把常规能源应用在这些建筑中,有很多问题,包括大量污染,消耗能源的速度加快。所以,应该采取适度的节能措施,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现在,大量楼盘的南墙上面,都设置不少铝合金百页和混凝土板,用来放置空调的室外机,铝合金百页可以由外观精美的太阳能装置来代替,在太阳能装置的内侧放置室外机,这样功能与美观就可以实现完美的结合。也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并且实现小区电网和发电系统之间的并网功能。同时,要对绿化带进行设计,在设计绿化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技术,重视内涵,达到重情调轻生态的效果。应该进行层次性绿化,使物种具有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具备天然更新的能力,要采用生态功能,长寿性,适应性和抗逆性都很强的植物材料。不要片面的理解植草的绿化,可以利用树木和落叶来调整日照,建立一个可供调节的植被系统。。

(三)把智能管理系统引进来

可以采取最新的技术方法,包括随天空明暗变化进行透光效果的调节,让玻璃幕墙会呼吸,可以随阳光角度进行变化,对智能采光窗进行设计,并且参考日照强度,对室内的照明系统进行自动调整,对室内的温湿度进行自动控制。建立一个健康的,舒适的室内环境,避免采用与人体有害的装修材料。

(四)对历史进行继承并且向城市融入

城市是一种人工环境,能够充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它承载着文化,可以积累大量的文化内涵,担负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历史文化保护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需要充分尊重城市发展历程,在岁月的流逝中,城市的风貌具有更多的内涵。城市建设属于缓慢发展的过程,文化链条需要在不同阶段进行链接,所以,不能对城市文化进行切割,应该对历史风貌进行妥善保管,实现资源和景观的共享性;需要对开放式进行设计,使开放式设计位于街道尺度与建筑之间,保持居民的生活习惯,保持居民交往和出行的习惯,使居民对原有区域进行认知,促进城市和建筑的和谐统一。对城市规划需要长远的眼光,其中的结构元素具有共性的价值取向,城市形象具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性意义。

三、结语

生态建筑依然需要向自然回归,人们关注的不仅是一个平衡而稳定的系统,而是生态系统广泛性的协调和稳定,在人们的头脑当中需要始终存在生态平衡的意识。这种意识极其重要,但是这并非一种非常容易的事情。人们对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体现出他们的进步性,对民族整体的发展与素质进行充分体现。作为生态建筑设计者,应该避免人们活动一无干扰到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参考文献:

[1]纪艳伟;刘海波;浅析生態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王冬苟;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3期

[3]蔡英威;孔繁民;浅析人性化的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猜你喜欢
生态建筑生态环境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刍议生态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综合体技术应用研究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