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化在梁带村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15-10-21 17:10薛扬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运用

摘 要:伴随着国内外对文化遗产的关注,遗址类公园也相应的开始出现了。在遗址类公园中文化的应用与传承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梁带村遗址公园为切入点,通过遗址公园中的广场、小品来体现青铜文化是如何运用的以及赋予它们更加符合當代时代精神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更好的保护遗址文化、留住历史记忆和传承文脉乡愁。

关键词:青铜文化;遗址公园;运用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五千多年的历史以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地位决定了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朝代的不断更迭,加之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飞快,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因素使得大多数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最能代表时代、地方、民族特色的遗产--文化遗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遗址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公园是作为文化遗址保护的一种有效形式,不仅缓解了城市建设与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还能更好的保护了遗址所呈现的文化信息。在此文化背景下,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作为精神文化载体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城市文化属性。因此,如何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如何满足现代人对精神享受的更高需求,如何促进并推动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概述

在历史学和考古学领域中,"青铜文化"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然而细究起来,其涵义却很难把握。遵从学术界通常使用的概念,所谓"青铜文化"基本含义是指针对青铜这一特定物质而展开的文化过程,各式各样的青铜器,是其终端产品,凝聚着文化过程所包含、涉及的所有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简而言之,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使用青铜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遗址公园是利用遗址这一珍贵历史文化资源而规划设计的。融合了遗址保护与公园规划设计,将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充分运用,有效的对现存遗址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再生。因此,遗址公园的重点不单是保护遗址本身,同时强调对遗址的生存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并发挥城市绿地和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将特定的历史文化融入公众教育、专项科研、观光和娱乐等功能中的综合性公园类型,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所发掘的西周芮国大墓,从而震撼了整个考古界,该遗址文物保存之好,规模之高,举国罕见。这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金器和玉器,皆有极高的研究和赏观价值,其中以青铜器为主,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全套七鼎六簋,以显示芮公生前的尊贵身份,更是国之重器,无价之宝。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按照"遗址原址保护展示"的工作思路和"文物惠民"、"文化遗产全民共享"的工作方针,陕西省韩城市政府编制了《梁带村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梁带村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就是立足于这样一个文化博大精深的至高点,其景观设计以芮国青铜文化为基点,并融合了韩城市民俗文化和黄河文化,是一个寓教于景且具有多元文化的遗址公园。给人们提供了解芮国历史文化特色的最有效内容,通过利用景观设计的形式对遗址公园的历史扩展到它所存在的特定环境之中,从景观场所的不同方面来审视和认知芮国历史文明。

二、 梁带村遗址公园中青铜文化的运用

笔者通过总结分析了青铜文化在梁带村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各个方面的运用:

1. 广场的体现

遗址公园的广场是为了给游憩于此的人提供停留、观赏、休息场所,广场的形制与该遗址结合共同反映遗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广场对历史文化的呈现应当说是最直观的。中国自古就常在广场上拼接花纹刻写纹样以图吉祥之意。遗址公园广场自身对遗址文化的展示是指广场自身通过铺装材料、形式、颜色、纹样等与遗址的历史文化相统一,共同与遗址展示历史文化信息。很多遗址公园在建设中运用纹样既可以美化广场,又能体现文化主题。

梁带村遗址公园中入口广场区域外轮廓以编钟形体为创意源以一种兼容并蓄的姿态迎接着来自四方的贵宾,广场采用下六阶上七阶的形式以此暗喻诸侯七鼎六簋的礼制,因为梁带村出土的七鼎六簋昭示着芮侯的身份,继而一改以往广场平坦无奇的空间模式。凸显入口大门的气势,增添空间起伏的趣味性,并在台阶的两边都设置有无障碍通道,使得设计更为人性化。

2. 小品的体现

遗址公园的小品设计要遵循该遗址的历史文化氛围,小品自身文化的诠释不与遗址总体的历史文化产生冲突,以烘托遗址共同展示该遗址公园的文化主题为主。切忌喧宾夺主。遗址公园中小品是通过小品的形式风格、材质与质地、纹样与文字来展示和诠释遗址历史的。

小品的设立对提高丰富在遗址公园空间整体文化氛围起着重要作用。景观的形成依赖区域内空间的组织。小品与其他景观设计元素在与遗址配合还原历史空间场景。充分利用小品的多样灵活的特性丰富遗址公园内的景观空间。同时需做到突出重点表现景物--遗址本体。

梁带村遗址公园中的小品高台设计,其正上方有青铜大鼎,它正以鲜明特色告诉到访的每一位游客这是来自远古的华夏文明。还有梁带村遗址博物馆广场前宽阔的景观大道两侧有出土的七鼎六簋进行演变,并通过对原文物的等比放大,并置于石台之上,石台是由编钟为创意源设计的,继而形成有礼乐气息的文化景观大道。

三、 发展前景

梁带村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在遗址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依托古代芮国文化遗迹和考古成就展示的大背景,打造出的文化遗址公园是将遗址保护与景观设计相融合,传承文化,保护遗址,以苍劲的笔法写意芮国遗风,区域主题突出、分区明确、逐步深入。诱发了游览者的兴致及探索欲望,达到唤起思想、融合意趣、心有所感的文化精神价值。

梁带村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大多以青铜文化为设计基点,以文化这条主线来贯穿整个遗址景园设计之中,传承文脉,融合现代文明,大力发展芮国文化,丰富现代韩城市的文化内涵,重塑了城市环境的标志空间,强化了城市轴线,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有效地保护、发展和传播了遗址文化。

在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中,追求自然和谐,惬意舒适的环境是人们的共同期盼,梁带村以遗址保护改造和展示芮国文化为特色,建设集文化、旅游、商贸、居住、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遗址文化公园。梁带村遗址公园满足了人们对城市人文景观的追求,达到了景观环境在视觉效果上的清新、优雅、舒适、宜人的遗址文化环境空间,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自然空间,提供轻松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梁带村遗址公园面积之大、规模之大,整体的设计满足了遗址公园最大化的使用需求,但还有些设计不太合理,比如在一些局部的景观设计上存在一些疏漏,一些景观雕塑的位置与周围遗址之间的氛围融合有些不合理,因此,对于梁带村遗址公园还有待于更多学者的继续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城市的文化特征。

梁带村遗址公园带动的不仅仅是韩城市的发展,同时也让全世界人民更好的认识两周时期芮国遗址文化,以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屹立于韩城市,发挥着独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景观环境中对物质和精神的高尚追求,从而更好的带动西北地域多元文化的扩张。

参考文献:

[1] 彭历,解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3] 王炜林.梁带村里墓葬-一份公共考古学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薛扬(1990.12.25),女,陕西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