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在建筑中的功能及施工技术措施

2015-10-21 17:10常战军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过程控制后浇带施工技术

内容提要:后浇带能够克服因温差引起的收缩,在一定的时间后进行较高一级的填充,便多个独立结构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后浇带 正确设置 施工技术 过程控制

后浇带是一种顸预防结构裂缝的构造技术措施。由于钢筋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下收缩的程度和膨胀的程度不同,产生有害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约束下对墙体、横梁、和底板进行留设施工预裂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多个基本独立的部分,通过构建的自然物理收缩或膨胀的原理,在一定的时间之后进行混凝土的填充,再将多个独立结构连成一个建筑整体。后浇带的特征是:可以根据结构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浇注;后浇带的强度一定要比其联接的构建部分高出1-2个等级;在对待结构钢筋的布置及模板的消耗措施上,后浇带要防止新老混凝土因施工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构建裂缝加以控制。

1 后浇带的主要使用功能

后浇带能够克服因温度差引起的构建收缩,对于各种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如果是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建造的,那么随着季节的变化一旦温度高低变化,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对构建形成向外的挤压力量。一旦超过限度,混凝土构建中就会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前对温度应力的考虑能够事先进行裂缝的预留,再在一定的时间(混凝土内部硬结收缩完毕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就可以做到保护构建整体性的作用。后浇带的设置能够解决因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的整体问题。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和基础虽然在设计时是一个整体,但是考虑到建筑体地基的重力影响引起的沉降,必须设置后浇带,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分开,通过沉降量计算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后浇带的设计之前要对整个裙房结构和基础的强度进行核对和计算,对由于连接成为整体后的结构体的后期沉降引发的内部应力进行计算。一般的施工顺序是先对建筑的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的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最早也是在6周即42d以后补浇。

2 如何正确设置后浇带

1) 重视间距的合理性需求: 在施工图纸上如果有留设位置,必须按照图纸的设置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图纸上的构建间距不一定按照图纸上的尺寸来留设,应该视现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的矩形建筑物后浇带的间距不得超过40m,而最小的距离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四季平均气温而定,但不要小于30m。

2) 注意宽度的合理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但并不是要将结构整体进行切割为若干毫无联系的板块。对于楼板或基础来说,起受力作用的钢筋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切割断开的,这既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的要求,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要求;如果后浇带的跨度设置确实很大,需要切割受力钢筋,那么在浇筑后浇带的过程中要将其焊接联接,这是为了避免楼板两端受力过大形成下垂变形。后浇带宽度的要求一般不超过2m,多数在0,8-1,0m较合适。

3). 后浇带的位置选择: 后浇带适宜选择在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部位。一般剪力墙的中部是不设置后浇带的,梁和板的反弯点附近是最好的位置。这里避免了因弯矩和剪力过大而导致的构件自身压力。

4) 优化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选择: 一般后浇带的断面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相一致,为了避免因受力集中引起的结构变形,应避免后浇带浇筑后出现直缝,一般是企口缝或其它不规则缝为主,直搓不宜采用。

3 后浇带施工技术

1) 时间上选择: 正常情况下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在两个月之内即会自然完毕,而对于高层建筑和裙楼的结构和基础而言,则要等沉降完成之后开始浇筑后浇带。裙楼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同时施工的,但是裙楼的施工量小而主题高层建筑的施工量大,在裙楼完成后,主楼的施工尚未完成,实际上裙楼的荷载产生的沉降在前,主楼的沉降在后,且主楼荷载造成的沉降多于裙楼的荷载,因此必须等主楼完全沉降完方可进行后浇带硷的施工,由于不同的施工季节、施工材料,一些需要延后浇筑时间的工程则要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来。

2) 材料的选择: 后浇带浇筑前要将留置部位彻底认真清理干净,排除积水,保持后浇带两边的构件表面湿润24小时以上。选择的材料必须是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添加膨胀外加剂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为了使后浇带的强度高于所连接的构建,施工前必须加入早强减水剂,对混凝土进行认真的配置和振捣,加强养护不可缺少。

3) 后浇带前期预设模板: 模板的预设要严格参照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进行。在混凝土的浇筑之前要预设钢丝网模板,要保证钢丝网模板的钢丝网格均匀统一和钢丝粗细统一。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是避免裙楼和主楼在连接跨度过大的时候,地下室大梁支撑的荷载过于大,超过钢支撑扣件的承受能力而引起扣件螺栓被破坏。

4)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首先,必须按照施工技术方案严格进行施工。其次,水平后浇带的浇筑要将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垂直后浇带的浇筑则要将混凝土充分振捣,振捣的时候要避免振捣器的振捣动作将钢丝网破坏。最后,注意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浆流失。

5) 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垂直施工缝的混凝土浇筑,在达到初凝时就要用压力水冲洗直至出现骨料,并将钢丝网冲洗干净。为了避免错过冲洗时间,施工图纸要对时间进行预设,必要时要有专人负责检查。

6) 后浇带施工温度选择及保护措施: 后浇带浇筑要选择适合的环境温度,以保证新老混凝土有良好的结合,最好的温度是10℃-15℃范围内,这符合热力学的收缩和膨胀的最佳结合点。后浇带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要在适当的时间覆盖保湿,防止混凝土出现干裂。同时对后浇带的施工缝必须避免杂质和水长时间滞留。通常在后浇带缝的两端或两侧采用设置挡水砖或在后浇带内壁上涂抹防水砂漿的措施来完成保护;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在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给处理造成困难。

3 几种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

1) 材料质量问题: 必须确保混凝土的拌制达到高于两侧一级的要求,浇筑过程严格规范,不跑漏浆,不允许留直搓。留直搓会使梁的后浇带处的木模缝隙过大,导致混凝土漏浆,造成混凝土密实度不够, 一般应留成斜坡搓;在平面位置应分层浇筑同表面平。

2) 克服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些客观因素会造成不能按照施工规定进度施工的工程,出现下半部分工程完工,上半部分停工局面。这时候如果对后浇带必须浇筑混凝土的话,引起的沉降裂缝会破坏结构体的现象,造成新的结构裂缝将更难解决。因此,一般对后浇带进行加强处理,要用高强度混凝土和内置高强度钢筋的方法来承担上半部分工程继续施工的时候形成的结构内应力。建筑基础施工的后浇带与建筑基础同时进行,且最先施工,对于出现的沉降和后浇带的接缝接情况要考虑进行观测,一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二要为观测创造时间。对不同的结构梁和柱的施工,为了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和结构件严密结合,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的工程监督人员必须勤加督促和巡迥检查,防止操作人员为了省事和避免麻烦偷工减料和省略工艺工序过程,在末彻底清理干净及加强筋固定则浇灌施工。

参考文献: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8

作者简介:常战军1973.5生2003.7新疆职业大学毕业,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建筑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过程控制后浇带施工技术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