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要点分析

2015-10-21 17:10裔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要点土建施工

裔峰

摘要:稳定的地基是桩稳定以及桩承载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常用的桩基础施工工艺。希望可以推动桩基础施工的发展,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土建施工;桩基础;施工要点

前言

桩基础施工有多种方法,要加强对桩基础施工工艺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从而提升桩基础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一、土建施工桩基础施工要点

1.1做好前期准备活动

(1)合理选取施工方位。为了确保项目的稳定性以及受力能力,就要确保施工位置平整,而且还要由专门的工作者分析场地的地质状态,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场地平整。

(2)明确并且测量桩位。当搭建好平台以后,就要明确地基坐标。通常来讲,要借助方木桩来标示桩位,进而明确开孔的方位,而且还要合理的埋设护桩。具体来讲,在埋设的时候要按照如下的规范开展:由桩中心处开始测量,而后在大于桩径 50cm 处均匀做出三个护桩的中心点并作出标记,而且要求护桩顶与地面保持水平,并用水泥砂浆对其简单浇筑以保证护桩的坚固。

(3)护壁的施工以及护筒的埋设。a.井圈中心线偏离设计轴线的距离,应不大于 20mm;b.井圈顶面应高于施工平面 250~300mm,下面壁厚要低于上层壁厚 100~150mm。相比而言,护筒埋设要较为简单,其要求水上主墩的钢护筒应采用厚度不低于 12mm 的钢板卷制,其与护壁的作用相同。对于钻孔的顶部与底部均需采用不低于12mm 的钢板进行加固护筒的内径要大于钻头直径 0.2~0.4m,且直径为 2.5m 的护筒需采用厚度为 14mm 的钢板卷制而成,其他直径尺寸的钢护筒则用厚度为 10mm 的钢板卷制。按照施工土质的实际情况,护筒的高度不能低于 2m。护筒距离施工地面的高度要超过0.3m,要高于最高施工水位 1.5m~2.0m。

1.2放线的定位工作及施工现场清洁工作

放线定位为将管桩进行固定,保证其不偏离到轨道之外。工程中一般会采用网格复位的方式对线摆网格进行及时的管桩方面的调整。因为管桩的高度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水准点进行合理的设置,进而确定管桩最终的位置。现场需要进行全面的清理工作,以管桩相关的标准范围内进行现场清洁,确保施工现场物品能够按照原位置进行摆放,并保证干净、整齐。通过这种方法对桩孔、脏孔内、外进行清理,以达到清洁的效果,便于施工可正常进行。

二、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在的应用分析

2.1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应用分析

在桩顶端持力层较厚的情况下大多运用预应力管桩。对风华岩石、全风化岩石以及粘性土层等具有较强的对抗能力。在管桩进入一定的深度后将土层管桩变为摩擦端承桩,提高桩的强度。实行从中间到两头的排桩施工。在群桩施工中应按照先中央后四周的方式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从建筑物的侧面以及没有建筑物的方向进行,减少桩基施工对周围的影响。按照持力层的厚度安排施工顺序,保证由厚到浅的施工。通过先打桩再挖坑的方式进行浅基坑施工,使施工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

2.2钻孔灌注桩施工应用分析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应用上较为广泛。其对承压水和地下水具有较强的抵抗作用。同时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要求较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积极运用辅助工具。将钻孔过程中的渣土与标准的岩土层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持力层的具体状况。在施工过程中要将具体的施工情况与地质剖面图进行比较,从而充分了解地基土的具体情况,促进桩基础的施工。利用回转钻进的方式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卵石,利用反循环钻的方式解决施工中的硬石问题。对于较大的石块要在作业前进行爆破。对于复杂的施工环境要充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进行桩基础的施工。

2.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实际施工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可以在工厂完成也可以在施工现场直接安装。进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必须在施工前将地面夯实并保证地面的平整度。预制桩的安装需要底模和侧模的辅助。将侧模中安装预制桩用于浇筑过程中支撑侧模,待浇筑完成后拆掉侧模。安装侧模需要控制好侧模的牢固性与平直性,保证侧模的质量,减少预制桩浇筑后的棱角弯曲现象。在进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分节制作时,要控制好单节桩与桩架的高度,结合场地设计以及运输等多方面因素,保证单节桩的高度符合桩架高度以及其他因素的要求,保证单节桩的强度。要将钢筋放在设置桩的正确位置,检查桩尖与纵轴线是否对准,保证钢筋骨架连接的牢固性。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采用C30以上的混凝土,从桩顶向桩尖进行连续浇筑,减少砂浆中断造成的积聚。

三、 桩基施工实例应用简述

3.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工程存在基层不稳定的问题,在对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时技术人员将总工程划分为 4 部分,更方便工作人员之间探讨。一区和三区被设计为 10 层以上的抗震结构,高度分别为 63.8 米与 47.6 米。二区楼层总数量为 3 层,高为 15.5 米。四区被规划为商业型建筑,高度在 10 以下,内部使用面积宽广,地下层面高度为 4.6 米。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桩基础要求严格,满足使用需求同时还要具备全面的抗震性能。

3.2工程施工的地质条件

工程开展前要经历一段准备时间,对原基层承载能力做出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矿物质组成、含水量等。测量过程中可借助信息化设备来完成,所得数据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基层土壤松软程度的判断直接关系到加固施工的开展,科学的

测量结果可帮助工程团队制定出符合现场情况的处理方案。土壤中含有过多垃圾时需要将其全部清理,重新回填干净的土壤,为工程开展提供质量保障。

3.3桩基施工方式选择

方案选定是工程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制定方案时可参照测量阶段所得的数据。桩基施工前要在工程现场打孔,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有两种,首先是人工作业,适合施工点较少且设备很难进入的工程现场。其次是机械钻孔,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具有极强的可控制性。以上两种方法完成钻孔后都要对钻孔进行灌注,使用混凝土浆料来完成。由于一区和三区建筑结构较高,对基层承载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大。在桩基施工方案中要将承载强度体现出来,结合楼层总高度进行计算。在设计阶段可设计出多套施工方案,由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选定,不但要考虑基层使用阶段的稳定性,更要体现出对成本的节约性,为团队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该工程建设区域基层土壤松软严重,并且组成成分复杂多样,经过调查发现岩石结构已经风化,并不能应用在施工中,需要进行全面清理。 3.4桩型调整方式

在对施工现场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原有的桩基类型并不能完全满足现场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整改设计。调整方式是改变桩基的直径,先计算出工程的承载需求,在通过计算机模拟处桩基使用中受力形式,各作用力的总和不能超出其承载范围。在此基础上适当减少桩基的尺寸,观察性能变化,可帮助得出最优的施工方案,降低造价成本。一区和三区建筑规模較大,需要增加桩基的数量,施工点的分布要科学合理,避免发生结构浪费。

结语

桩基技术是当前建筑技术中非常关键的一种技术。只有合理的使用该技术,才可以确保项目的总体品质良好。通过合理的使用桩基技术,我们能够经建筑上方的力传递到附近的土层之中,这样就能够明显的增加建筑的稳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延立.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硅谷,2014(10).

[2]徐选安,周宏.探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1).

猜你喜欢
桩基础施工要点土建施工
高速公路桩基础施工方法研究
道路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浅谈公路桥梁桩基础局部缺陷的处理方法
刍议土建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浅谈工业厂房土建施工的施工工艺
探究建筑屋顶的施工要点与施工方法
关注建筑工程领域内的土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暖通工程防火设计与施工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