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优化与施工技术研究

2015-10-21 17:10郑文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方案优化

郑文印

【摘要】当前,在软弱地层中修建的隧道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大断面隧道,这就对其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要求逐渐提升。可是实际上当前的设计和施工能够进行参考的还很少,管理人员经验比较少,因此,要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方案优化;三台阶七步法

一、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的基本力学特征

软弱大断面隧道的基本力学特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第一,因为大断面隧道的跨度增加,主要呈现"扁平"的拱形结构,因为这种结构近似于椭圆形,受到的承载力比较小,所以隧道开挖时会引起一系列的围岩应力,这些围岩应力在分布过程中是非常不利的,拱脚处的围岩应力相对较大,难以对隧道变形进行控制,对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出相对较大的要求。

第二,拱顶部位会相应的产生比较大的松弛围岩压力,这就导致了围岩稳定性的不断降低。因为隧道开挖的宽度和高度越来越大,对隧道底部的埋深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果在埋深较小、地层条件差、围岩成拱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时,围岩开始不断的松散下落,这样就会产生相对较大的松弛围岩压力。所以,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拱顶部位会产生较大的松弛围岩压力。

二、工程概况

某工程的隧道埋深为20m,最大埋深为50m,工程的地质条件较差,埋深较浅。该隧道上被全新的残积粉质粘土覆盖,基岩主要为炭质页岩、砂岩、灰岩等,该区域中的岩层性质相对复杂,为泥质灰岩或偶夹灰岩。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为软质岩,大部分为强风化层,岩体的稳定性和强度都比较差。该工程的地下水具有弱酸型酸性,开挖过程中遇到的地下水相对较少,地表水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隧道设计中的围岩条件较差,开挖高度为13.5m,跨度为16m,开挖的断面比较大。隧道设计中一般会采用小导管超前支护,具体的设计断面如下图所示。

三、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及施工技術

(一)施工方案优化

本工程在设计的时候本来要选择 CRD 法对其进行开挖,施工方结合相关经验和实际状况,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对工程工期和成本加以考虑,因此,将三台阶七步法的这种方案提出来,和 CRD 法进行比较。

1、对CRD法进行介绍

对于大断面隧道来说,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开挖,主要从上中下部分还有左侧和右侧等部位进行开挖,在本工程中,如果利用这一方法,那么其工序主要包括:

第一,对上部左侧进行施工,开挖单循环50厘米,利用混凝土进行喷射,其厚度为4厘米,对工字钢架进行架设,并利用混凝土进行喷射,厚度为24厘米。

第二,等到上部左侧开挖长度达到了3米到5米之间的时候,对中部左侧进行开挖,工序和第一点相同。之后分别对上部右侧、中部右侧、下部左侧、下部右侧进行施工,工序都是相同的。仰拱开挖采用栈桥施工,长度控制在4米以内,并进行跳跃间隔开挖施工,施工完初期支护后立即进行仰拱回填施工。

最后,在工程中利用衬砌模板台车浇筑二次衬砌结构。

2、对三台阶七步法进行介绍

工程施工时,开挖面主要分为七个,这种作业方法就是分别在各个位置一起进行开挖,分别做好支护工作,确保支护整体的形成,减少作业时间。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开挖时,主要分上部以及中部还有下部和底部四部分进行施工,利用错台台阶形式。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上部和中部之间有5米以内的差距,上部要超前3~5米,中部与下部、下部和底部之间同样如此,之后逐级进行开挖。对于这种方法,在初期将平行进行初期支护,并在下台阶确保支护体系的形成,这种支护体系必须具有封闭性和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利用这种方法对大断面隧道进行施工,为了方便工程施工,要对各个台阶高度进行控制,比如,对于上台阶来说,要保持在3到5米之间,而对于中台阶来说,其高度一般为3米到4米之间,下台阶与中台阶的高度相同。与此同时,在轮廓线里面,要事先留出一定的厚度,大约为 30厘米,利用铁镐这种工具采用人力方式对其开挖。

3、方案分析

我们对上面的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对于CRD法来说,它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变形,并对大断面进行改正,使之成为小断面。其缺点是工程质量以及进度和安全性都不尽如人意。而对于三台阶七步法来说,其施工进度要快得多,在确保工程质量还有工期和安全性的基础上,三台阶七步法是CRD法的一个重要必选施工方案。

(二)施工技术分析

1、边、仰坡施工

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采用CRD法进行施工,并视隧道洞口的边、仰坡情况,及时更改施工方案。在进行边、仰坡开挖前,相关人员应设置好开挖边线,并重新规划设计中的中线桩。根据这种情况,监理工程师要重新进行测试,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放样准确。监理工程师要检查地形与设计情况,如果两者的差异较大,需要变更坡率甚至改变洞门位置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变更。

如果采用CRD法开挖,那么其月进尺一般在25~30之间,所以即使通过两头同时掘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施工要求。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可以改变施工技术方式。例如使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后半段的隧道施工。施工人员自上而下逐段开挖,并尽量减少原地层的扰动,不得掏底或上下重叠的危险方式开挖边仰坡。相关人员要注意采用合理的爆破方法,尽量降低山体对地层的稳定影响,可以采用松动爆破的方式。如果按照设计断面及坡度开挖,应定期检查开挖段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如果有滑动现象或是开裂现象,相关人员应尽量放缓坡度,采取其他支护方式,保证边坡的稳定,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2、测量地表沉降

施工人员应使用精密的仪器测量地表沉降的数值,并选取视线和视野都较好的地方进行测量,地面的测量点最好设置在隧道的轴线两侧,每个断面都要保证7个以上的测点,并保证其间距为3m。隧道开挖时,要在测量点前30m处进行测量,等到沉降稳定后,停止测量。

3、洞身施工

在本次施工中,相关人员应根据软弱地层的具体情况,由承包人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分项工程开工申请,如本分项工程基本情况,相关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围岩路段,选取合适的开挖方式。在洞身施工中,合理的掘进方式和开挖方式是很重要的,施工人员要设定合理的时间,做好开挖过程中的临时支护措施,通过这种做法,辅助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人员应选取稳定的洞内导线点、水准点的桩点,并保证通视良好。洞内导线的引测,要保证这些线路能够按照一定顺序设置,其中导线边长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如其直线不能短于200m,曲线不能短于70m。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这些做法使误差满足测量的相关需求。

4、开挖支护措施

施工人员可以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该项施工。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七个开挖面,从不同的角度开挖,然后进行支护,最后形成一个支护整体。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缩短施工时间,在下台阶形成一个稳定且封闭的支护体系。

结语

综上,本文通过两种方案的初级比选,得出的结论是两种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各有优点与缺点,其中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进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参考文献

[1]马栋.富水糜棱岩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J]. 铁道建筑. 2014(10)

[2]李红兵.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优化与施工技术[J]. 山西建筑. 2014(28)

[3]樊明军.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12)

猜你喜欢
方案优化
核电站商运条件下辅助变压器吊装方案优化与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效的探讨
浅析建筑工程暖通设计方案优化
中途测试工艺在高温高压超深井测试中的应用及优化方案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高速铁路枢纽站改造施工方案优化和现场实施实例分析
烟草工业公司的安全标准化优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