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道路改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要点

2015-10-21 17:10张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养护山区

张印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快速前进,交通行业的发展不仅限于城市道路桥梁的建设,同时还包含了山区道路的建设。一些旧的山区道路已经不能适应这不断发展的社会,对其进行改修重建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将对山区道路改建工程設计、施工、养护要点进行全面的讲解分析。

关键词:山区;道路设计;施工;养护

前 言:山区交通建设的发展也是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道路的建设是确保山区与城市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提升山区的经济水平,加强道路建设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本文针对山区道路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重点讲述山区道路设计、施工、养护的要点,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一、山区道路特征分析

1、地形地质复杂

通常情况下,山区道路的路线是以依山傍水为主的布线,一边是高山峻岭,另一边是河谷,其高差相对较大。每一次的养护工作难度都很高,工程施工任务艰巨。

2、水毁特点

(1)山区道路一旦出现暴雨天气,很容易引起山洪,对路基或桥涵造成破坏。

(2)泥石流的发生使得河床受挤压,造成主流摆动不定,增大水流的速度,同时因洪水对路基顶冲的位置常常发生变化,使得路基的冲刷不断加快。

(3)山区道路具有风化严重的现象,在没有植被的情况下常常会造成泥石流现象的发生,最大的区别是泥石流的规模大小不同。该现象的发生,很容易导致道路路面掩埋,使得交通堵塞。

(4)山区河流洪水猛、水流速度快、冲刷能力强、水位涨落幅度大、河湾冲高幅度大等特点。使得路基防护工程被破坏,最终导致路基别冲毁。

(5)依山傍水路段通过大规模泥石流沟区时,往往因桥涵净空不足,使得桥涵被冲毁或淤埋,特别是遇有大型并夹带大型固体物质的泥石流沟,往往造成桥涵基础被淘空或被冲毁。

二、山区道路改建工程的设计要点

上述中得知,山区道路建设的过程受到山区特点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道路改建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以下几点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此保证改建道路的质量,确保山区道路工程的发展。

1、路线设计

在进行线路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山区复杂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对道路的用途和性质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分析,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运用技术标准,修建高标准、耐久性好、便于养护维修、不破坏环境生态的道路。

山区道路的行车速度以及行车安全与公路线性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经济水平以及技术水平方面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区原有的道路,普遍存在曲线半径超标、弯道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在对山区道路改建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平面设计的质量,对原有的道路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对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以此确定出科学的、合理的技术标准。首先,对原有的公路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原有道路进行合理的裁弯,确保平曲路的布设具有合理性,同时还需考虑其施工的可行性;其次,针对需要改建的山区道路,一些线性较好的路段进行相应的拓宽,其拓宽的宽度应达到提高公路等级的要求,针对原有线性较差的路段,重新设计,以确保其符合路线选择的要求;最后,在其他越岭垭口的选择、左山坡和右山坡的选择、横断面的考虑等细节上也要从多方面的因素对其进行科学的考虑。

2、路基防护设计

其一,护坡防护可以设置在开阔性河床地段;其二,挡墙设计通常是在水流急并夹带固体物质流动的地段;其三,采用护坦型加固设计对既有防护基础进行加固,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急流夹带固体物质在护坦上滚动而碰坏路基,因此,水下混凝土加固老护坦的方法最佳。其四,针对典型的山谷性河流上游,通常情况下,路基顶冲面处会有稳定较好的大弧石,很难进行防护工程基础开挖工作,如果坚持将大弧石挖出,必定会对老路基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这种情况中,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质量,只能尽量将挖到的基础标高位置挖到设计位置,然后采用钢筋连接弧石,将其作为挡墙基础。其五,凹曲线路基左侧不应作半坡面防护,应尽量设全断面防护,下部为挡墙,上部为护坡较好,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水冲对山体坡面的破坏,提高山区道路路基的稳定性能。其六,地下水对防护工程基础开挖具有严重性影响的情况下,只采用围堰是不能有效的满足实际的要求。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对水下混凝土的利用进行充分的考虑,因为只采用浆砌或小石子混凝土砌筑是很难有效的保证路基的强度。

3、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排水和导水之间的协调性,还需根据山区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下文将分析冰川、泥石流路段排水系统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其一,过水路面和桥涵排水相结合的方式很适合有大规模泥石流和常流水的路段。能有效的防止路面受损,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其二,针对桥涵的设计,需要确保山洪及泥石流顺利通过的条件为净空设计以及不破换原有沟谷。

三、山区道路改建施工要点

在进行山区道路改建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性,施工过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进行防护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人力、物力的集中,在最快的速度完成砌筑。尤其是针对洪水来临之前,如果人力、物力不足,最好的施工方法是分段开挖,开挖一处完工一处,以此有效的控制基础开挖而没有及时砌筑造成基坑被泥石流淤埋的现象。

其二,在进行工程的施工之前,应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例如:桥涵的清淤,促进排水工作的顺利完成,防止不必要的水毁损失。

其三,针对已经修建完成的涵洞,应对防护工程的沉降缝进行及时的封闭处理,同时还急需做好涵洞铺砌以及台背回填工作。否则一旦遇见降雨以及山洪的现象,就极容易导致新建的涵洞基础被淘空,导致防护工程沉降缝处出现进水的现象,直接造成路基变形。

其四,在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砌筑材料的堆放以及民工居住环境的安全性。针对山体碎落较为严重的地段,泥石流沟口粗,不能将居住民工以及物资堆放在开阔的河床处。

四、山区道路养护要点

首先,对桥、涵、边沟的清淤工作进行强化,确保桥、涵净空高度满足标准规范,以此保证其纵、横向排水畅通无阻;其次,针对山体的碎落、泥石流应尽快的清理干净,条件允许的情况,可以将其做成错车道,这样不仅能保证交通通畅,还起到一定的环保作用。最后,因两岸挤压、水流方向摆动不定而形成的新的顶冲面。为此,需要加强养护期巡视检查,如有新的顶冲面出现,应针对实际情况对防护进行增加。此外,因为纵坡大、水流急,具有急流携带固体物质的运动,对防护主体极有可能造成破坏,在枯水季节应认真检查,对局部损坏的要及时修复,防止损坏进一步扩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同时也离不开山区经济水平的提升,道路工程的建设对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就说明,做好山区道路的建设,保证其质量,使用的安全性能,能有效的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对国家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路;何国亮基于山区地质的公路设计方法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0(6)

[2]王振宇;陈峰;王智峰;环境因素对山区公路选线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06(2)

[3]阿布来海提·艾力;浅谈山区道路改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要点[J];大陆桥视野;2010(3)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养护山区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山区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低碳生活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公路桥梁不同计价模式下道路设计的应用分析
草坪的建设与养护的方法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