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干线公路养护安全生产工作

2015-10-21 17:10马治玲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安全措施安全教育

马治玲

摘要:本文简要陈述公路安全生产工作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剖析了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供同行指正参考。

关键词:公路养护安全生产;养护施工作业;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安全措施

公路养护作业是公路安全畅通的保证,安全管理则是公路养护作业顺利进行的保障。作为养护生产管理人员及其施工人员若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忽视安全生产,养护生产势必会发生安全事故,不但影响养护工作的进行,而且也给单位、个人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还造成人身伤害。

一、 影响公路养护生产安全的因素

在公路养护作业中,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是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制度落实检查、人员的管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等。

首先,由于养护生产流动性大,施工现场布置相当繁琐,譬如修补一个坑槽生产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而按照规范要求布置一个施工现场则需要近一个小时。《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规定: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为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理区域,分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等6个区域;控制区域长度近千米,需要警告标志、限速标志、施工标志、施工护栏以及安全锥形标近百块(个),需投入很大的人力布置、管护以及完工后的撤除;这样无形中使人有种过于繁琐、大可不必的思想倾向,往往抱着侥幸心理,象征性的摆些施工标志即行施工,留下安全隐患。

1、警告区

警告区有原来的1600m,改为现在的最小设置为2000m,增大了警示距离,进一步早提醒驾驶员前方养护施工,减速慢行。

2、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

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的设置最小长度根据不同公路宽度及设计车速数值不一致,但根据近几年的施工经验,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的最小长度设置最好是不小于350m,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放生交通安全事故时对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冲击,降低对施工现场人员精神压力。

3、缓冲区

缓冲区设置最下为100m,但应该在该区域内充分设置缓冲反光物,比如反光性隔离墩等,进一步加大对作业区的保障。

4、工作区

作业区的长度根据实际施工确定,应确保施工区域内可以做到高效施工、文明安全施工,确保施工区域的可操作性。

5、下游过渡区

下游过渡区的设置可适当缩短,主要是便于及时分散车流,保持道路行车畅通。

6、终止区

在终止区放置解除限速标志,明示此路段可正常行驶。

其次,公路养护安全生产的因素还有外来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过往车辆。一般来说,干线公路养护作业不采取中断交通施工,而且干线公路多是双向两车道,混合交通,一有施工现场,势必占用一个车道,造成该断面车流拥挤,公路通行能力大大降低;一些司机急于赶路,不遵守施工标志要求,甚至强行驰入施工现场,蛇形穿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而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职责所限,对这些车辆根本没有任何强制制止措施,只能引导劝说。

二、公路养护部门的安全责任

所谓公路养护安全生产,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前提下,全力营造"人便于行、车畅其道"的公路通行条件,以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就是说公路养护生产是必需的,但在养护作业的同时确保人、车安全通行更是必要的。

多年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也着实出现了多起因养护施工引发的道路安全事故,有施工现场布置不规范的,有施工人员违背操作规程的,有夜晚施工红灯设置位置不科学的,如此种种,养护生产单位不得不为看似轻微的过错而担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万元,并造成了不必要的社会影响,因此,切实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如何加强干线公路养护生产安全管理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要以人员管理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落实责任,转变安全思路。

要加强全体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知程度。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是提高安全意识、管理水平的基础。必须加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转化到"我会安全", 努力形成"以人为本,关注安全,人人防范事故"的安全氛围,使全员、全方位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平时注重积累安全经验、提高安全意识,也许就会避免一次事故;把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意识,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落实,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督查,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引导,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以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全员安全责任制是多年来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只有保证了各级领导的重视,才能降低事故发生率;

(二)制定养护作业安全规范化的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养护作业。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以安全生产法为基础,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多想多议考虑周到,每一项工作的细节都要以制度、规范的形式形成文字,把岗位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个人员,要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要通过制度来约束员工、考核员工、奖惩员工。切实抓好全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要经常深入一线,切实解决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安全工作抓细抓实;该建立的制度一定要规范地建立起来,把养护安全生产工作变成每个人自觉行动,要求养护施工必须按制度按规范来进行,有力的保障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严格按照安全作业规范合理摆放安全设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严格操作规程,规范养护现场。所谓"规程",简单说就是"规则+流程",就是将工作程序贯穿一定的标准、要求和规定。"无规矩不成方圆",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施工现场一定要布置规范,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要求布置,同时,尽量减少作业点和断面,对作业点附近所有病害应同时施工。同时,要科学组织施工,加强工序衔接,提高养护效率,尽量减少养护工在路上的作业时间;

(四)制定严格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保证实施

制定严格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保证实施是养护安全施工作业的前提,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确保最大程度的具体实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及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养护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只有将安全管理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并严格贯彻实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养护施工的安全性。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做到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督促改正,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加强养护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机械设备的安全离不开维护保养,因此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其完好率,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养护施工机械设备严禁带"病"作业,车辆严禁掉头及逆向行驶。机械设备应有完好的交通安全保护标志。对机械设备的全面安全管理,可以大大滴降低施工现场的故障率,更进一步保障了安全系数。

安全生产是一项重大、艰巨、长期、复杂的工作,是养护施工作业的重中之重,要抓好公路养护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充分了解它的特点,结合实际,对养护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坚持从点滴抓起,以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规范来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各种安全隐患及早发现、及早处。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检查落实,提高公路养护施工安全作业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率,确保不发生养护生产事故。

猜你喜欢
安全措施安全教育
配电线路故障抢修中的安全措施分析
玩轮滑
浅谈外墙涂料施工采用的吊篮施工技术
浅谈初中校园安全教育
信息技术在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雨季建筑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分析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两幅照片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