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2015-10-21 17:10王守国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路桥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王守国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路桥施工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正因为我国对路桥施工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大,桥施工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促进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本文就路桥施工技术质量的现状和不足之处进行论述。分析路桥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其路桥施工的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路桥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有效的控制路桥施工的技术和质量,能够在为路桥施工企业有效的降低质量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能有效的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不断提高的目的。能够有效的避免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达到有效的提高施工安全性的目的。

一、路桥施工技术质量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是与日俱增的发展着,为了减轻我国交通的压力,我国路桥施工的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也正因为路桥施工的项目不断的增加,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赶工,一点也不重视路桥施工的质量,为了节约成本就对质量和安全不顾,只一味的偷工减料,导致路桥的施工质量没有达标,公路存在着安全隐患,最后还会因此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二、路桥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1、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浇注混凝土直至浇注完毕,因为大量的水化热会在水化时产生,刚开始时会因为混凝土聚集大量水化热,因而内部热量不易挥发,进而造成混凝土中内外温差过大,同时在混凝土的内部产生强烈的拉应力,导致拉应力比此龄期的混凝土容许拉应力大很多时,会形成温度裂缝。另外,再加上通常大体积的混凝土配置钢筋没有深入到内部,因而由混凝土承担因过大的内外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导致更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2、混凝土收缩。伴随着初期大量水热化混凝土的渐渐消失,混凝土在后期会逐渐蒸发内部自由水,在外力不影响的条件下,混凝土会伴随着硬结而自发的形成收缩和变形,但是,当这种收缩变形产生时会因为内部钢筋的影响而受限,进而大量的拉应力会产生在混凝土当中,如果混凝土承担不了该拉应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3、温度突变。在路桥工程中,待浇注完毕主梁,因为太阳会暴晒主梁的侧面,所以这部分的混凝土的温度显然比其他地方的要高,进而造成内部温度上升呈现非线性,使得主梁因为自己的限制产生过大的局部拉应力,进而因此产生温度裂缝; 除此之外,因为暴雨、阵雨以及冷空气等气候变化原因,浇注完毕的混凝土表面温度会骤降,进而导致内外温度形成梯形,如果温度应力达到一定的高温,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三、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1、设计优化。在设计路桥的时候,必须结合工程当地的气候情况正确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而且还要布置适量的温度钢筋在易产生温度裂缝的地方,以此和拉应力抗衡,与此同时,选择在规定范围内厚度最小的钢筋保护层,防止由于过大厚度保护层而产生的温度裂缝; 除此之外,在划分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后浇带和伸缩缝的正确设置来进行规则的分隔,同时还要根据科学设计的混凝土结构形状,扩大混凝土水化热的散热范围,进而防止加快增加其内部温度,进而分散应力,减小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 而且,还要最大限度使用二次浇注的方法设计和施工混凝土,而且,在进行二次浇注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混凝土抗拉能力,必须在其中添加聚丙烯纤维网或者钢筋网。

2、 材料控制。大体积的混凝土之会有温度裂缝产生,原因在于混凝土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因此,尽可能使用水热化程度较低的水泥在大体积的混凝土当中,为了最大限度使用较少用量的水泥,还可以利用掺合料的方式,比如可以添加一些粉煤灰等。就混凝土的粗骨料的选择而言,尽可能使用级配良好、强度高和粒径大的粗骨料,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形的现象,与此同时,也不会忽视含泥量和其它有害物质的含量的控制。而在混凝土的细骨料的选择上,就必须符合泵送的要求,尽可能使用细砂或者中砂,这样可以保证以最小的表面积和空隙率充分减少使用水泥的用量。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增加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还可以采用摻加外加剂的方式进行,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灰配比。

3、 施工控制。在实际施工混凝土浇注时,试验人员的职责是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跟踪坍落度和和易性变化现象并随时测量,根据结果上报搅拌站并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混凝土捣固人员来说,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够上岗,并且要权责明晰,分工明确,特别是要由专职人员捣鼓和处理钢筋集中的地方、端模、拐( 死) 角等,技术人员和施工员要跟班指挥现场。通过插入式的为主要方式进行混凝土振捣,插入振捣最佳厚度为30cm,以垂直等距离插入到下层间距在60cm 以内,高度大约为5 到10cm。施工人员必须边振捣边观察,尽可能避免漏振或过振等现象。因为过于密集的梁体钢筋,可以按照以下措施保证高质量的施工。(1)混凝土的拌和集中于站集中,通过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地点,经过汽车泵泵送入模板当中(2)混凝土浇注分层大约为30cm 的厚度,混凝土通过合适的缓凝措施,确保梁体混凝土在最先浇注的混凝土初凝前全部浇注完毕,灌注混凝土按照从梁端到跨中持续进行的顺序进行。(3)利用撬棍在钢筋密集的地方撬开钢筋,等到灌注混凝土到这个位置后,经由值班钢筋工绑扎回复钢筋;捣鼓严实全部部位之后,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为准,等到混凝土不再出现气泡、呈现平坦的表面且乏浆,所有部分振捣结束之后,缓慢拿出振动棒,防止和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和其他预埋件的剧烈撞击;必须明确划分捣鼓人员的施工范围,权责明晰,防止漏捣混凝土浇注前先将木模板用水泡胀,避免因为过度干燥而吸水的现象。(4)浇注底部混凝土之前,采用布或者草袋覆盖在顶面钢筋上,避免粘附松散的要用布或草袋覆盖,避免粘附松散混凝土;以设计要求为标准设置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含气量。每拌制50m3 混凝土或每工作班至少要进行一次测试。

4、冷却管降温。利用提前铺冷却管路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中,以此降低在硬化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保证脚注混凝土完毕后通水循环冷却的正常实施,冷却管路中的水量的范围不能超过1. 5m3 /h,如果管内为过高水温,那么也会加快水流的速度和流量。施工的部位不能因为冷却管的出水而受到影响,如果混凝土总体初步凝固,那么可以酌情通过该出水进行保温养护。待混凝土养护的步骤结束,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其他不受中空的冷却管的影响,所以下一步一般利用真空压浆的方式完成注浆和压浆的工作。

总而言之,在目前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离不开强有力的混凝土施工控制,旨在保证经济可行、科学合理的路桥工程施工。可是在实践当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其主要原因在于体制的不健全和实施不合理造成的,因此,我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多方面入手,改善其中的不合理管理,促进形成合理完善的技术及质量控制系统,进而为路桥工程施工工作提供坚强的后盾,积极建设新时期路桥工程施工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能力,为进一步促进新时期路桥工程施工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友虎.路桥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及一些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10( 19) .

[2]张保林,彭云恒.某路桥工程公司施工质量管理分析[J].现代商业,2010( 18) .

[3]王巧云.浅析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0).

.

猜你喜欢
路桥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路桥工程施工管理及其质量控制的探析
路桥工程施工造价审核工作现状及对策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