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2015-10-21 17:10吴南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吴南江

【摘要】质量欠缺是目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能否对道路施工各环节的质量进行有效管控是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促进我国市政道路工程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首先对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各环节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然后针对现有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加强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旨在为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问题,质量管理

众所周知,道路是建立各城市之间联系的主要设施,良好的道路质量可以促进资源周转效率,维持顺畅的交通,实现城市的规模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有的质量控制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市政道路适应高速发展的要求,质量问题是目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领域普遍存在的难题。

一、 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施工难度,对道路质量产生影响,加之质量管理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市政道路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路基施工缺乏规范

相关单位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诸如整平和碾压等细节性工作并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标高不准问题随之出现,路基标高过高会对其承重结构产生破坏,路面承受压力的强度以及穩定程度得不到有效保障,过低的话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可见路基标高的确定需要严格的技术标准。除此之外,路堤以及沟槽的填筑处理也是路基建设中的核心环节,相关单位在进行沟槽回填施工的过程中并未提起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着超厚回填、填土选择不当、倾斜碾压等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操作。其中,若所选填土颗粒不均匀,不仅无法达到回填的密实要求,而且较大的块状物还可能对碾轮进行支垫,填充物间难以紧凑,日后出现路面坍塌;若填充物含水量较高同样难以实现密实回填,对路基稳定造成威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除了施工单位方面的主观因素外,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也会对沟槽回填工作产生阻碍。例如,城市区域道路下方多分布着大规模的线路和管道,这严重影响着回填的密实度,最终造成路面沉陷,对城市管道、线路系统造成破坏,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安全事故。

(二) 路面施工缺乏规范

路面的施工要求对各层面的高程进行准确控制,然而大部分施工单位的路面建设工作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加之城市路面存在许多诸如排水管、雨水井等辅助设施,这些设施大都分布在行车道当中,此时若井背宽度较窄就会对回填密实度的准确性检测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施工时无法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各项工作,违规作业等现象使路面建设难以符合相关质量要求,在工程维护方面,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沥青路面或者混凝土路面均会出现塌陷、裂缝等严重的质量问题。

(三) 道路辅助性设施作业难度较高

人行道上的井盖板高度设计施工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加之井盖板的质量和体积较大,也为其高度的准确测量增加了难度,施工后井盖高度高于或低于路面高度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若草率交工,则会对今后行人的正常行走产生阻碍。另外,人行横道交接与盲道口处为下坡路段,这就要求施工时对道板进行切割,此时若不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很容易出现道板脱落问题。除此之外,主干道与其他道路交叉处的线路和管道设施也易交叉,这对路基和路面的密实度产生不利影响,长期内容易发生路基、路面坍塌,引发安全事故。

二、 加强市政道路质量管控的措施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得知了目前市政道路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质量控制。

(一) 规范施工作业程序

路基、路面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不规范。在进行沟槽回填、管道线路布置等工作时,每一个环节都与施工人员的操作密不可分。规范施工作业程序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首先应该增强相关人员质量意识,项目责任人应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监管人员以质量标准为依据对监管工作进行落实,施工人员则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违规作业,从根本上消除质量问题;其次,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规范相关人员行为进行强化;最后,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质量等专业知识以及道德素养教育,让员工从根本上树立起质量意识,从而进行规范化作业。除此之外,设计图的不断完善也十分重要,设计图的每一项细节都对之后的实际操作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操作失误,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二) 加大质量监管力度

质量管理是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根本保障,尽管近年来施工单位对此逐渐提出重视,但是却并未掌握质量管理的精髓,加大质量监管力度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首先,对施工原材料进行严格质量检测,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基础,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也会导致路面坍塌和裂缝现象的出现。因此,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根据原材料特点进行贮存和分类管理,做好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其次,加大对施工各环节节点的管控力度,对诸如线路连接、管道铺设、沟槽回填等每一项具体操作进行管控,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违规操作;最后,实现质量管理各项工作的协调统一,除了原材料质量控制以及施工操作监管之外,其他管理角度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质量管理不是仅从单一的角度出发,就能够发挥其作用的,需要对工作人员施工技术、原材料的管理、设计图的完善等多方面实现协调一致,因此,唯有实现整个管理体系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才能够对监管工作进行有效落实,达到质量管理最终目标。

总结: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建设不仅包括道路本身,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其他设施建设。其中线路管道、雨水井等辅助设施建设中,一些小失误的积累都会体现在路基、路面的质量问题上,不利于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由此看来,质量的强化应该具体到整个工程系统每一个环节节点,相关人员从基础出发切实的落实质量监管工作,促进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涛. 关于如何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探析[J]. 中国房地产业,2015(08).

[2] 王波. 浅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化管理[J]. 科技传播,2011(04).

[3] 郭文峰. 浅析如何防范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探析市政道路工程的造价管理及影响
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