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解析

2015-10-21 17:10洪金亮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建筑管理优化措施影响因素

洪金亮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其内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施工单位树立管理强化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保证我国建筑产业即使在不具备外部有利条件的情况下也能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管理,影响因素,优化措施

建筑产业规模的日益壮大对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建筑管理水平,因此,制定健全的管理机制解决我国建筑工程現状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高工程质量,促进我国建筑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建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项目管理人员主观意识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施工中,大部分施工单位并未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指导项目建设,少部分施工单位即使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也仅仅落实在表面,缺乏深入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管理理论、施工科学技术的引进意识。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为了省时、省力、省钱,不愿意去改变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无法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形势,这都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造成安全事故。现阶段,我国逐渐确立了一系列的建筑工程管理规章制度,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为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了保障,然而法律执行力有限,法律法规的相关管理规定并未实现,建筑产业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二) 建筑工程缺乏监管力度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规定,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一些施工单位利用规定遗漏进行违规操作,例如,为了降低成本对管理部门甚至是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削减,这样一来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组织结构,无法实现有力的建筑施工监管工作,这都严重阻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对于监管体系的建立本就起步较晚,而且发展进程较为缓慢,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第三方,监管单位必须严格对工程施工各个环节节点进行管控与审核,若监管单位无法有效发挥其职能,则建筑工程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对相关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除此之外,监管单位多为官方指定的企事业单位,权力相对集中,以权谋私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得监管单位的设置不仅无法发挥监管作用,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即没有存在的意义。

(三)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能

政府建筑行业相关监管部门的建筑工程施工指导和管控工作无法有效落实,是造成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政府部门能够意识到提升建筑管理水平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外界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大部分管理只能无法全面落实或者无法取得预期的管控效果。另外,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还未树立起全面质量管理意识,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合理的组织结构,大部分施工单位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部分单位建立起相关设施,也仅仅流于形式,并未得到实际应用。管理人员进行"经验化"管理,施工人员进行"经验化"施工,都导致工程建筑效率的下降,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浪费社会资源。

二、 建筑管理体系优化措施

(一) 进行管理理念和技术创新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建立起新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在进行先进管理理念引进和创新时,应注意把握进度,既不可以急功近利,也不可以停滞不前。在进行全新的管理体系确立时,积极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技术设备,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特点加以改进,以适应我国管理环境。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的管理理念过于传统化,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对管理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并且缺乏深层含义。在进行新的管理思想和经验引进的过程中,政府建筑管理引导和管控工作应该予以配合,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管办法保证建筑行业管理体系革新工作的有效落实,政府应该经常性对建筑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抽查,一旦发现违规施工,立即进行严格处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

(二)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施工单位应该树立起提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素质的意识,通过定期安培培训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施工专业知识教育和道德素质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对管理团队和施工团队进行知识的全副武装。制定相应的考评机制和奖惩措施,定期对员工学习情况进行培训,保证上岗人员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质量意识,保证建筑工程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若相关组织机构没有相应的团队、质量意识,则会因为人员的频繁流动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施工效率,从而耽误工程进度,无法发挥管理人员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三) 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质量意识

安全施工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是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对工作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安全事故规章制度,相关监管人员应该经常性的对现场施工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监控和管理,施工安全负责人应该掌握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结合工程特点进行管理理念创新,不断充实其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的高质量,这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关键手段。

总结:由于外界不确定因素和工程自身作业特点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难度较高,管理人员必须以专业化的水段严格进行监控和管理,将质量和安全问题消除在施工过程中,在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管理技术创新,适应新经济、政治形势对建筑管理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实现项目建设目标,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韩杰浩.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建筑设计管理,2014(07).

[2] 叶峰. 小议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

[3] 俞鑫. 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

猜你喜欢
建筑管理优化措施影响因素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承包项目施工合同信息管理
浅谈建筑管理存在问题及针对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