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建筑施工合同管理

2015-10-21 17:10赵延军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重要性措施问题

赵延军

摘要:做好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可以为建筑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本文阐述了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对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合同管理;重要性;问题;措施

1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加强合同管理即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需要。它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工程建设各方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防止建设领域"两个拖欠"的重要措施。(2)合同管理对项目承包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干预作用越来越小,需要更多地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在建筑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过程中,合同作为调节发包人和承包人经济关系的法律依据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合同确定了双方的项目实施目标。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双方商定的建设任务,明确相互利益、义务关系的协议,是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认真贯彻合同法律制度,严格规范合同履约行为,严格控制好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不仅能有效地约束合同当事人的行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各项违约行为,还能够很好的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

2 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合同签订阶段存在的问题。(1)合同的合法性。有些合同的签订,本身就是违背法律,不符合法律程序与规章制度的,其在有效性上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就目前而言,许多的建筑都是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进行的合同制定与签约,其只是通过合同保护这个大支护设施对其不法的行为进行掩护,追其根本亦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存于其中的一种无效的合同。(2)合同主体不当。在对建筑的合同签订阶段,会出现其合同的主体不当的现象。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其合同的主体是需要具有民事权利与行为能力的公民,做为合同的当事人。在实际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总会出现其合同主体的不合理性,一种是与两种民事权利相悖,一种是对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有效性方面的不当。(3)合同内容不缜密。实际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总会出现合同内容的不谨慎现象。这就促使合同在制定与使用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纠纷现象。在对合同的内容理解上,总会因为某些词语的理解不同,引发争议与诉讼的产生。这样一来,合同在有效性上也有待考虑。(4)合同条款不明确。在一般的合同中,其对合同的条款说明都没有明确的规范与准确的限定。实际的合同中,都只会将有关双方利益方面的部分内容提上书面,但是对其所涉及到的违约责任却被忽略,甚至根本在合同中没有提及,这在实际的纠纷中能够经常性的见到。这就需要其在合同中需要明确的规范,使之能够在纠纷发生时,能够得以快速与合理的解决。

2.2建筑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在合同的履约阶段,总会出现对合同的变更情况,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总会因为意识上的缺乏,而不能对条款及时地变更,促使其合同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利益的纠纷问题。通常情况下,对合同的管理要注意其发展的动态性问题。这就要求当合同发生变动时,一方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另一方对其进行书函式地通知,这样一来,建筑就能够在利益与保护方面取得一定的发展。在实际的建筑中,总会因为管理的不及时性,促使其对合同中不合理的部分的追究,超出了法定的诉讼时间,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利益损失。

3 加强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措施

3.1认真分析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现建设工程基本采用招标方式,招标文件中均附有合同条款,在招标阶段应对合同条款详细分析,如:如何计量、如何计价、价差如何调整、甲供材料范围、进度拔款比例、付款形式等都是关注的重点,分析研究后制定相应的投标报价策略。

3.2重视收集整理合同履行期间的政策性文件,材料价格的变化资料。《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计价风险中明确"3.2.2下列影响合同价款的因素出现,应由发包人承担:一是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变化;二是省级或企业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人工费调整。3.2.3由于市场物价波动影响合同价款,应由发承包双方合理分摊并在合同中约定。合同中没有约定,发、承包双方发生争议时,按下列规定实施:一是材料、工程设备的涨幅超过招标时基准价格5%以上由发包人承担。二是施工机械使用费涨幅超过招标时的基准价格10%以上由发包人承担。"施工过程要注重对以上资料进行查找、收集、整理工作,为结算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支撑。

3.3制定合同管理标准程序。企业决策层应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出合同管理的标准程序,使合同管理工作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同管理应明确管理机构及职责、合同订立程序、制定承办人制度、审查会签制度、授权委托管理制度、审计监察制度、合同管理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等。

3.4组建精干谈判队伍,合同谈判前统一意见。参与合同谈判的人员应经验丰富、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主人翁责任感,谈判队伍中要有把握谈判重点的领导,也要有关注细节的技术、经营方面的专业人员。合同谈判前全面分析合同条款中不明确的内容,如:施工量与清单量有差异时价格如何调整;材料价差调整品种;材料价差风险范围等往往在招标阶段描述并不十分清楚,在谈判前谈判队伍内部要先进行评估,提出哪些问题,如何提,谈判要达到什目的,让步的底线,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形成统一意见。谈判前还应尽可能的多了解对方的情况,掌握主动权。谈判过程中要有耐心,不急不燥,逐步试探对方底线。

3.4重视合同交底,提高全员合同管理意识。工程开工建设前,应组织施工、技術、经营、物资、财务等方面管理人员参与合同交底,交底内容主要包括:施工范围,发承包方的职责及技术方面要求,材料及设备合同双方供货范围,质量、安全、进度、保修等方面要求,合同价款构成、费用结算、进度款支付条件等,树立起"合同管理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我的责任"的意识,促使企业员工工作重点围绕合同约定开展。

3.6注重合同履行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地沟通,并形成书面记录。合同履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会引起工期变化、有些会引起费用变化、还有的会引起工期及费用均发生变化。当事件发生后,施工单位要及时与发包方沟通,就造成的损失提出书面补偿意向,也就是施工索赔。做好合同管理中索赔管理的作用,首先,可以为结算提供支撑资料;其次,可以保护企业利益,预防和减少损失;第三,可促进和提高承发包双方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4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合同在经济活动中重要作用。做好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对增加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华.如何做好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工作[J].新疆有色金属,2010

[2]李莲娥.浅谈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

[3]邢俊敏.关于建筑企业施工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

[4]韩汝奇.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猜你喜欢
重要性措施问题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