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5-10-21 17:10杨朝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改进对策水利水电工程

杨朝光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文章从自然气候、水文、水质、生態系统、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根据生态环境评价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研究和完善移民政策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改进对策

引言: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总结而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战略,是人类对社会和经济活动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实质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持续的,稳定的发展和动态的平衡。然而,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近100多年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兴建了一批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些水利水电工程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何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的同时,减轻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摆在国家发展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

一、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 打破自然界气候自身的平衡系统

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在正常情况下,大气环流不会出现剧烈的变化,从而保障地区气候的稳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者是湿地,这就会造成地区的气候变得较为湿润,从而增加了该地区的蒸发量,在大气循环中,增加了该区域的降水量,也导致雾霾天气的增多,也增加了该区域极端天气的出现。

2 改变地区水文特征及地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项目的修建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1]。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塌岸、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如大型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可诱发地震。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水库渗漏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若水库为污水库或尾矿水库,则渗漏易造成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人们较为关注的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鱼类等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使的其生活习性收到威胁,生活环境被打破,严重的会造成洄游性鱼类的灭绝,如长江特有的白甲鱼、岩原鲤、中华鲅在渔业产量中的比重已很少,特别是白暨豚近几年来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

其次,水库淹没区和浸没区原有植被的死亡,以及土壤可溶盐都会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库区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从而形成富营养化的有利条件。

此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会对陆生生物产生影响。一方面,由于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设,对于原本的陆生植物和动物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都会造成直接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指局部的气候和土壤的变化对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所造成的影响。此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往往将原有的森林淹没,同事工程的施工又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新建的道路系统阻隔了原有的野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通道,这些问题必然会造成当地原始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对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2]。

二、对策和建议

生态与环境是当前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关注生态,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后人们思想认识的升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作为水利水电工作者,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社会各界关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的不同看法,我们应持欢迎态度。但同时,对偏激的、全盘否定大坝的错误观点也决不能苟同。发展是第一位的,在发展中应牢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建设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使已经形成的平衡状态受到干扰破坏。水利工程师的职责是研究由平衡状态到不平衡状态再到平衡状态的发展规律。只要遵循"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规划,周全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科学管理,大多负面影响都可以得到缓解。水利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千变万化,只要没达到极度恶化的程度,就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水利工程能否带来环境效益,能否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是衡量水利工程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展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自然与生态的平衡机制,研究人类改变自然时对生态的近期和长远的影响[1]。为了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体系,需要重点进行以下工作:

1 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

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需要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如何趋利避害才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此,从工程建设的情况出发,以环境科学的经济价值理论对工程建设的价值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对工程的自然生态、环境价值、社会生态等变化情况,包括有形、无形变化两种,立足现状,但也应注重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应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2 研究和完善移民政策

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我国水库移民经历了安置型和开发型两个阶段,国家还出台了库区后期扶持政策。为了解决好移民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专家建议研究"投资型"移民政策。其主要思路是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建设期安置移民的费用通过预支若干年应得的收益来解决。移民区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作为股东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

三、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然产生的。如何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的最大价值,是当前水电开发和利用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当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做好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在造福人类的同时,还应该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促进我国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家铮.中国水利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展望[ J].中国工程科学,2002,(2).

[2]刘昌明.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J].人民长江,1996,27(12).

猜你喜欢
改进对策水利水电工程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试论水利水电大坝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
论述基坑排水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施工技术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