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监测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2015-10-21 17:10姚丹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环境监测现代化

姚丹义

【摘要】经济发展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环境问题,为了对环境予以有效的管理,应当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我国现已形成了与我国发展特点与环境特点相符的环境监测体系,但是该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的频发提醒人们必须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文中将对环境监测现代化这一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推动环境监测现代化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代化;思考

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环境问题予以足够重视。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国环境监测的水平较低,与现实要求相去甚远,因此需对环境监测体系予以健全与完善,促进环境监测体系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环境监测现代化的趋势

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环境方面也不例外,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污染物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雾霾、酸雨等现象频发,"雾霾"曾被评为2013年的年度关键词,这一年北京仅有五天为非雾霾天。由此可见对环境予以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环境监测的展开离不开科学技术与理论的支持与指导,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如果仍按照原有的方式对环境予以监测是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因而需对传统的环境监测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其予以更新与改革,从而提升环境监测的水平与质量。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即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分析当前环境的质量以及环境质量在某一时间段内变化趋势,探究引发环境质量变化的因素,为环境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依据的过程,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

环境监测现代化是一种改革,改革的过程中旧有模式会被淘汰而新的模式将会被应用;环境监测的现代化与环境管理的现代化密不可分,环境监测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是现代化环境管理的必然要求,又是現代化环境管理的先导;环境监测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即是环境监测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相适应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动态化、渐进性、周期长等特点。

二.环境监测现代化的途径

(一)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的现代化管理体制

环境监测的管理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工作方面的管理体制,第二个方面是机构设置方面的管理体制。

从具体的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体制来说,我国相关的管理体制制定于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体制都是依照地方的需求制定的,条块划分较细,这种监测形式忽略了国家与整体区域的需求,因此各个地区之间难以形成配合与联系,整个监测系统较为零散,不能形成统一的系统。随着经济、政治等方面改革的逐步展开,我国已经开始意识到从全局出发制定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外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分析,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环境监测工作,第一,改变原有的条块分离模式,实现条块结合,即将某一地区的监测与整个区域监测联系起来,实现区域的整体管理,上级环境监测站不仅需要对下级监测站的工作予以指导,还需对其予以管理,保证整体工作的有序性;第二,采取垂直模式进行管理,即国家级管理省级,省级管理市级,市级管理县级,管理的内容包括人事任免、经费使用、监测内容等;第三是提高环境监测的市场化水平,逐步让环境监测成为市场行为,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高环境监测的力度与效果。

从机构管理体制来看,为了保证环境监测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应当完善机构管理,促进机构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以现代化理念为指导对组织内部的人、事、物进行合理配置与管理,保证各项工作效率的提升。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以《监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为基础,制定符合自身运行与发展需求的管理体系规范。另外,在事务管理中,管理人员应当对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这样既能够保证人员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又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机构内部应当进行合理的体制改革,完善聘任制、责任制、考核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促进监测站管理权的不断扩大。

(二) 在环境监测中引入现代化的技术设备

环境监测工作的展开离不开先进的物质支持,即技术设备的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了提升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监测站应当积极引进先进性的技术设备,利用技术手段收集环境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我国应当适当对环境监测机构予以经济支持,使之有实力引进先进技术,展开相关工作。能够辅助用于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自动监测技术等。

由于我国的环境机构分为省级、市级、县级等众多层级,且不同级别的监测站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与任务,因此在技术的选择上也应当有所区别,市级或者县级的可依据自身的环境质量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确定相应的监测指标,如西南、华东、华中地区需进行酸雨监测、东北重工业区需进行雾霾监测等;而国家监测总站可配备全球性、大尺度的监测技术与设备,对温室效应、生态破坏等进行全面监测。同时,虽然各地的监测情况有所差异,但是应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

(三)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现代化技术与设备的引入对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操作相关设备的能力与责任感,在选择与任用人才时管理人员应当慎重,监测机构应当对人才聘用与管理制度予以完善。

第一,在选择人才时,监测机构在面向全社会招聘的同时,应当重点从高校入手,积极引入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对人才予以考核,能力、素质达到基本标准方可上岗。被录用的人才在进入监测机构后仍然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之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第二,对于在职员工,监测机构应当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与培训,通过考核的员工方可继续任职,如果考核不过关则应当将其淘汰,从而保证整个监测队伍的高素质。由于社会变化、发展极快,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能够实现现代化发展,监测机构应当组织员工接受定期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新技术与新设备展开工作。

第三,应当对员工的工作予以监督与指导,并完善奖惩机制。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展开,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安排专人对员工的工作予以科学的指导与监督,对于工作中表现突出、认真负责的员工应当予以适当奖励,而对于玩忽职守、工作马虎的员工则应当予以一定的惩罚,做到赏罚分明。

结语:

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发展是环境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应当对环境监测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自身的发展与建设上来看,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促进各项工作与机构建设的有效展开,促进环境监测的市场化发展;环境监测的现代化离不开人才与技术的支持,因此监测机构应当积极引进技术设备与人才,并对人才予以培训与考核,保证人才的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志龙.关于环境监测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5(24).

[2]沈磊.关于我国环境监测制度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01).

[3]万继红,李宁,宁剑水.关于环境监测信息公开的问题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02).

[4]闫爱博.关于环境监测中无组织排放布点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2).

[5]岳有来.关于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有关问题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3.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环境监测现代化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