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宗教因素对园林规划的影响

2015-10-21 17:10胡挺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宗教园林影响

胡挺

摘要:简单的说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宗教的主要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力量或实体统摄万物、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会在被传播地慢慢积淀下来,并在最后一个被传播地得以保存。不仅如此,积淀下来的外来文化会与当地文化在风土环境等条件下融合,形成当地新的独特文化体系。

关键词: 宗教 园林 影响

一、宗教与东方园林

宗教在东方园林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儒、道、释对中日古典园林影响深远。由于中国汉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兼容并包的特点,而形成对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同化。各宗派相互融会、相互吸收而变异复合,形成独特的东方文化。儒、道、释的思想和艺术修养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影响了园林艺术。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在园林中,处处隐寓着儒、道、释的诗意,或心灵世界,或人生作为,或山水审美和艺术风格,无不折射出创作者的精神世界。

佛教早在东汉时己从印度经西域传人中国,是为"汉地佛教"。它的教义和哲理在一定程度上適应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融会了一些儒家和老庄的思想,以佛理而人玄言。作为一种宗教,它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深重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因此得以广泛流传。佛学作为一种哲理渗透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各方面,甚至与传统儒学相结合而产生新儒学-理学。中国道教以阴阳变化、天人合一、形神并进为指导思想。讲求养生之道、长寿不死、羽化登仙。中国偏于儒,显现出人世治世的特点和仁者的理想观,中国园林生动形象,表现了乐天爱人的景象。 古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也从来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正是因为道家的这种思想才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园林创作宗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但是,在对待天人关系上,中日园林在创作上的表现手法、思想追求上存在诸多不同。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属于"人"型。人定胜天,人类至上主义。中国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园林中的视觉中心,亭、台、楼、阁、厅、堂、榭、舫等诸多建筑形式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在园林的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揉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

而对比来说,有限国家如日本园林属于"天"型。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海洋性气候明显,地处火山、地震、台风多发的地带,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得日本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自身的渺小。加上道教、佛教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保持这一种浓重的神秘感和崇拜感。所以日本古代的自然观,自然就是可信赖的"神"。在的园林创作中,多用自然材料体现原生自然的枯荣和力量。山、水、石、木一直是园林的主角,而建筑不占主要地位。经常采用拟佛拟神抽象的处理手法来表现园林艺术。在对中国文化全盘照搬直接引入的时代,在园林创作上仍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也许就是因为深深扎根于民族意识中的那种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那种对泛神论中众神的崇拜以及对多样事物兼容并蓄的态度所决定的。禅宗主张远避俗世,修身于自然,以天地自然为静,并以之为修身养性之所,以求有所悟,通过"顿悟"、"静虑"、"冥想"得出"无我"或"空"之境。受其影响园林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园林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达玄妙深邃的哲学法理。着重人内心的精神体现。

二、园林精神

(一)枯庭。庭园的特色是把大到大海那样的大型风景,小到身边周围有限的小型风景,从高处、大处着眼,使其融于一园。庭院以描写自然风景为目的,枯庭即枯山水庭园。它是一种利用地形地势建造的庭园,园中无泉池等水景。以石、砂、苔鲜等为主要素材,以砂代水,以石代岛,往往平铺白砂,这种白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经过雨水的洗测,更加纯白、美丽。也许正是这种美感和洁净感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利用它做出海流、海滨、水畔、水流、水纹等造型,其中放上几块石组象征山岛,创造出一个寂寥的空间,使人进人静思和冥想之中。它作为一门艺术,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仅用白沙和石块,就能做出奔流的大河、幽邃的溪谷,还可以做成飞流直下的瀑布。其背景造型受禅宗的禅界意识和水墨山水画宗表现出来的禅学观念影响颇大。

(二)池水庭院。庭园无论是泉池庭园,还是枯山水庭园,它们的一个大主题就是"汪洋大海"。池水庭园的荃本构思在于涌泉、泉水、湖泊、河流等,大概是来源于神池神岛。这与古人包括现代人的居住都离不开生活用水有关。有意识地选择河岸、池塘边或者水源丰富的地方居住,是人们的共识。古代的人认为,涌泉里有神,它们往往怀着一种对神的敬畏,虔诚地祭拜泉池。从山涧流出的溪流沿山谷汇成大河。自古以来就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由于河川的水源、湖泊、涌泉形成了神态各异的岛屿,祖先从中看到了神的身影,感到了神灵的存在,于是就用泉池来供奉 降临的诸神。特别对涌泉、清水和流水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和 憧憬,将其作为水神来崇拜。这大概也是泉池庭园到处可见的 。一 般在庭园内设计的涌泉造型有喷泉、喷水池等,而在书院式庭 园、茶室庭园中则必须有涌泉、水井等。

(三)茶庭。中唐以后逐渐兴起的品茶习尚普遍盛行。品茶已成为细致、精要的艺术即所谓"茶艺"。宋徽宗曾提倡以"清、和、淡、洁、韵高致静"为品茶的精神境界。中国的茶道传到海为,经他们消化、吸收、创造与中国大不相同的茶道文化,目的是修养心性和参禅悟道。另外受到宗教中"神"的影响,出现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划分的标志。如神社人口处的"鸟居",同样茶庭中被称为"中门",神社的"水手",茶庭的"蹲",都是一种意念上的东西,表示以此为界,一边是圣地,一边是凡尘。

三、结语

中国现代园林拥有巨大丰富的传统园林资源可供借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由于难以找到沟通传统园林情趣与现代审美思想的途径和将传统空间转换为现代生活场所的方式,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目前,许多中国设计师正与传统日渐疏离,简单地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简单拼凑,如此一来环境和功能的要求尚不能满足,更谈不上意境的营造。从而,使中国现代园林正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失去了精神内涵。

世界不同文化的隔阂,中外文化大碰撞,在园林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借鉴和比较。使设计师可以用新思维、新角度审视传统,并将其精神、形式转换人世界的现代园林语境。全球化之下的中国现代景观即面临着机遇又迎接着挑战。主动地应对全球化,正视问题,又要抓住机遇。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师要把握中国文化丰富的素材和神韵,用开放的眼光来对待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在融人全球化的同时提升中国景观设计,又体现出中国景观设计的特色,这正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者探寻与追求的。

猜你喜欢
宗教园林影响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园林“缀玉集”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