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建筑文物保护

2015-10-21 17:10李建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保护对策

李建

中国古建筑改造和保护的历程和现状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它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文物保护为中心的单一体系的形成阶段;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以及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的成熟阶段。"

毋庸置疑,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在保护体系建立、发展和完善的每个阶段,巨大的沉痛和挫折为都事先都保护体系的进步、成熟奠定了基础,尽管一路不停地建立保护措施,但近代极大的文物破坏率超出了国家和人民的承受范围。由于近代中国大规模的战争持续时间长,后来又经历国内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后城市现代化发展。这些一定程度上都成为迫害古建筑和古建筑保护体系的元凶。

摘 要:合理地改造和保护古建筑有利于古代传统建筑文化的妥善保存,更有利于现代建筑在古建筑的影响和作用下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新城发展和古城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城市文化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本文中简要介绍了世界各国古建筑改造和保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古建筑改造保护的历程与现状,并从中西方古建筑改造与保护的发展差异中总结出适合我国古建筑改造与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古建筑 文物保护 对策

首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但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并不追求纪念性、长远性,材料绝大多数采用木头,极少出现石材,木结构虽然结构上具有柔性,但材料的耐腐蚀性差,易着火,存在安全隐患,能长久保存下的古建筑并不多,绝大多数都在时间的长河中灰飞烟灭了。

其次,保存下来的建筑多数是经过历朝历代的修复之后的建筑,各个构件的年代不尽相同,修复的标准难以确定。

再次,古建筑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则为"不改变文物原状,有些恶劣的做法,在古建筑表面上涂上一层油漆草草了事,这样不仅难看,而且破坏了建筑表面原来的肤理。建筑外表鲜艳、崭新,完全是现代人用拙劣的手法建起的一座仿古建筑,不仅没有科学考查的依据,也显示不出它本来应有的歷史沧桑感。但是,我认为这个"旧"不应是指陈旧、破破烂烂,而是指恢复原貌,还文物的本来面目。把古建筑改头换面是不对的,弄得面目全非是错误的,但"蓬头垢面"也是不行的。至于恢复原貌,则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加以确定。

一、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古建筑泛指着现存的各级各类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街道、村落及城市旧城区。它是我国五千年沉淀下来的物质财富,是古代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好比北京的万里长城,那样的气势磅礴;苏州的园林,那样的精巧细致;长沙的岳麓书院,那样的书香满地。古建筑蕴含着许多技艺,技巧和经验,是现代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古建筑也是人们文化交流的重要产物,例如敦煌莫高窟,它从丝绸之路开始经历了数个朝代,将大量的书籍、壁画、诗经保存下来,让后人了解到了每个朝代的文化特色。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实施的十分困难,古建筑消失的同时也是的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并对城市经济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对古建筑实施保护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现代我国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现状

1.缺乏古建筑保护意识

许多地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高,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对古建筑的保护采取行之有效的建设规划和措施,过度强调现代化城市建设,文物保护单位资金缺乏,基层文化文物部门对古建筑的保护有心无力,导致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得不到积极的保护,反而加速了古建筑的损坏。

2.古建筑生态环境恶化

有些幸免保存的古建筑,不过旁边也建立起高楼大厦。有些古村落为了商业旅游开发,因开发商缺乏专业文博知识盲目利用,将蕴含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古建筑进行改造,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化装饰,使其失去了原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内涵。

3.古建筑"消失"情况严重

大量年轻人进入城市,致使在古建筑中大多无人居住或者老年人留守,对古建筑的保存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近几年来,一些文物市场对于古建筑构件和其他文物的收购制度比较松散,使得许多不法分子进入古建筑物内窃取部分有价值的雕刻构件,比如我市城区和县区中就有大量古建筑相当部份明、清时期的封檐片、牌匾、石雕、壁画、古家具被盗,失窃严重防不胜防。

三、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制体系,提高全民对古建筑的意识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政府部门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建立一个完整的保护古建筑的法制体系,同时大力宣传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加强全民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让群众积极地参加到保护古建筑的队伍中。这样不仅古建筑可以得到保护,城市建设也迅速的发展。

1.政府加大资金财力的帮助和引导

文物主管部门应扩大到这方面的管理当中,成立专职工作小组,大力度长期及时监察每个建筑个体,有针对性解决每个因素。除了向政府申请资金外,还应多方面,灵活地筹集资金用于建筑保护维修,并且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和引导每户古建筑业主对文物的保护认识和维护合作。

2.改善古建筑周边环境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但要求对其进行定期维护,而且包括了保留其原来的历史风貌,尽量避免周围的生态环境在人类城市建设中受到破坏。要严格控制古建筑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项目建设让道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关系到古建筑安全的要不敢碰,不能碰,自觉保护,以达到实现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3.对于不同类型的古建筑应该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我国古建筑类型大约分为五种:一为宫殿、府邸、民居等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经典性历史建筑;二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三为具有历史意义和革命意义的建筑,;四为有标志性的古旧建筑;五为防御守护建筑。面对这五种类型的古建筑,在进行维护时应该区别对待,好比具有科研研究价值的古建筑,其价值在于建筑本身,在修护时应该以古建筑为主,重点在于保持古建筑的完整性因为这类型建筑的保存意义在于这个古建筑的象征意义,此类建筑只有原地保存才有意义。

四、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1、大力宣传古建筑的价值

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客观规律,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有利于增强城市文化整体竞争力。保存至今的古建筑都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广泛地发挥古建筑遗产在国民素质教育、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意识到古建筑所蕴含的价值和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2、纠正单纯依靠政府的观念

古建筑保护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而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进行宣传和教育,宣传政府古建筑保护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群众的保护和参与意识,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古建筑的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结语

做好古建筑保护工作,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充分利用古建筑资源,以新的姿态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也可极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遗产保护任务。

参考文献:

[1]毛昌五.城市现代化建设&古建筑保护[J].文物春秋,2005(05)

[2]田春风.论古建筑与城市现代建设的矛盾与统一[J].大众文艺,2012,(5)

猜你喜欢
古建筑文物保护对策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