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2015-10-21 17:10房明荣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超高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房明荣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超高层施工技术成为整个建筑中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然后探讨了超高层混凝土核心筒整体变形实施控制技术。

【关键词】超高层;特殊部位;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的普及,超高层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国家经济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提高超高层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迫在眉睫。

1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1.1核心筒混凝土施工技术

目前,长条流水式作业在高层建筑核心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采取分段浇灌的方式对核心筒筒壁进行混凝土浇灌,并规划好每次浇灌的起始位置,按照一定的方向对筒壁进行施工。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容易发生凝结,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保持浇灌的连续性,必须要在前一层混凝土凝结前完成次层混凝土浇灌,以确保混凝土的紧实密致,若是施工过程中因故产生施工缝,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仔细振捣混凝土,最终达到混凝土施工要求。

在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方面,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混凝土输送管,管道的布置为尽量降低管内混凝土对砼泵背压冲击,在布置线路上尽可能的采用直线输送原则,减少弯管和软管的使用。并在砼泵的出口处布置一百米长的平行管道,以减少管道内混凝土的反压力,确保泵送施工的安全性。其次要保证砼配合比的适用性,砼配合比的处理不仅仅要考虑经济适用性原则,更需要确保砼配合比的高强度以及耐久性,在此基础上配和好水泥、粗骨料及矿物外加剂等要素的用量,并確保砼供给的连续性。

1.2钢管混凝土施工技术

当前的钢管混凝土施工技术多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为了更好的解决超高层建筑实际施工条件在原材料要求及配合比方面的限制,必须要事先做好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尽可能的满足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的要求。

(1) 施工工艺流程

①钢管柱施工工艺。首先需要搭建操作平台实现对钢管的操作,对钢管混凝土的表面凿毛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将吊装钢管柱就位对中,并按照原设计原则对钢管的平面以及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当所有的位置对整完成后就可对钢管进行焊接固定,最后对其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浇灌钢管高强混凝土。

②混凝土浇灌工艺。完成斜撑、环梁等临时支撑等构件的搭设是进行钢管混凝土柱浇筑作业的前提,并在施工前仔细检查钢管内中是否参杂杂物,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时刻关注钢管内的空气是否能够排除,采用高效的泵送技术对筒内部的钢管进行筑灌,并及时对钢管焊接中产生的杂物进行清理。

(2) 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与质检

混凝土的养护与质量检查是现代高层建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养护的主要措施通常是采用注水浇灌的方式,对凝结后的混凝土实行降温,在钢管外面多使用温润麻袋的覆盖来达到养护的效果。其次对混凝土浇灌质量的检测多采用敲击的方式,检查混凝土质量是否合格,发现混凝土存在不密实的现象后,采用钻孔压浆法进行补压。

2超高层混凝土核心筒整体变形实施控制技术

2.1结构自重和施工活荷载作用阶段下的变性控制

混凝土核心筒以及结构外筒都会产生变形,但结构外筒的变形更小,调整起来更加困难,可以利用结构自重以及施工活荷载的作用,来协调内力重的分布,增强结构的承载力。其中结构自重又是造成高层建筑轴向变形的主要原因,为平衡结构自重对建筑物产生的轴向变形,提高结构的刚度及强度,需在混凝土浇灌中配合使用钢筋,从而降低建筑物变形的风险。另外在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物本身的重力和温度变化与时间变化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将随着时间变化结构本身以及混凝土性质可能发生的变化考虑在内,计算出建筑物的轴向变形,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对底部构造预留出相应的高度,从而实现对建筑物变形的预控。

2.2温度效应引起的位移变形控制

结构温差过大是造成建筑物变形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结构采用有效的保温措施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保温隔热措施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十分常见,一般是采用一些保温隔热的材料对结构进行及时的修护,从而避免因上下层温度差造成的结构变形。另外,采取适应结构温度变形与内力的措施也是解决因温度引起位移变形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混凝土搅拌中,尽量减少化学添加的使用,确保混凝土的有效收缩,提高混凝土材料的稳定性。

3结语

目前,标志性的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已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是当今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产物,本文对超高层特殊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希望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窗体顶端

[1]郭敏锋.新世界时代科贸中心超高层建筑前期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09):33-35

[2]何强.超高层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3(08):67

[3]王宇.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12):12

窗体顶端

[4]曹贵进.异形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3(11):21

猜你喜欢
超高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方案及管理
高烈度区超高层结构选型探讨
某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