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应重视信息化素质与能力的养成

2015-10-21 19:40张永生
关键词:信息意识养成人才培养

张永生

[摘要]信息化全媒体时代,需要高校教师能够紧跟与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不断的学习探索,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专业信息素质,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适应高校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善学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人才培养 信息意识 养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信息技术与智能手持终端技术不断普及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信息流通变得异常便捷,使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进入了深度融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阶段。这一现象,不但深刻改变了人类的传统教育,还渗透到现实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就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社会要实现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靠教育现代化。对于接受教育的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获得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很好地培养出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人,我们也就不能很好地建立一个网络时代的现代社会,我们的国家就有可能再次失去赶超西方文明的机会,我们的教育必将落后于时代。

信息时代教育教学信息的大量涌现,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需要教师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来实施教学。因此,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和应用水平是目前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从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颁布的79号文件《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开始,许多高校都从不同程度上根据自身学校的需要,对教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采取了本校组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进行培训。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委员会也在全国成立了许多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来承担和指导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具体工作。那么,通过培训或进修学习,高校教师应当具备那些教育技术信息化的素质与能力呢?

首先是指各级领导和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例如,应试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观念的确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观念的确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宰地位观念的更新和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指导、帮助、促进作用观念的确立等)。其次是指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例如,对相关理论学习与掌握的能力;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应用与操作能力;对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組织与优化的能力;以及通过教学设计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化和教与学过程的能力等)。再次,是在实践中要求教师在具有传统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些新的技能,这种技能是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紧密相关的,也是信息化能力的范畴。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其中本质区别之一就是体现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这种互动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技术与资源的利用者;同时,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因此,处于信息化全媒体环境中的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从整体上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外,还要能通过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综合运用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从总体上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了解现代信息主要教学设备结构、熟练使用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掌握常用的软硬件技术是信息教育素养的起码要求。如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等。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教学资源,并通过设计、开发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形成物化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对教学场所常用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操作能力也是驾驭物态教学系统能力中的一部分。

多媒体教材开发和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教学中常用教育媒体的开发和应用,现阶段在强调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学设计、掌握新型的教学方法等。

依据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种能力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评估学生需求、选择开发教育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选择活动方式和适用的媒体、科学评价教学效果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特别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设计信息全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他们在信息时代的生存能力,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通常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系统方法和教学媒体统一起来,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质,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也有两种不同的文明差别。在工业文明时代的发明创造,是建立在印刷技术信息交流方式基础上的,而网络时代运用信息与创造信息则是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两者内涵上有一致性,但是在使用方法手段上则有所不同。网络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信息”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知识”已成为社会生产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在网络全媒体时代会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人才,我们必须为受教育者创造学会运用信息手段的平台,提供良好的学习应用环境。

在重视和不断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素质的同时,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还必须重视各专业学科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为了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实现高校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必须要打破各高校内信息封锁状况,建立起有效的高校间信息交流通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我们说教育现代化也就抓住了实质性的内涵。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运用信息的能力,才能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带领学生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创造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张大良,刘万年.《高等教育新跨越的关键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 教育素质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10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三江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意识养成人才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如何有效培养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信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