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厚导亲学课堂中“导”的认识

2015-10-21 19:40苏慎宇
关键词:主导性灵活性

苏慎宇

[摘要]“厚导亲学”是我校的课改研究课题,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明确目标,第二步就是导学。本文将《礼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古训,解读为导的灵活性、导的主导性和导的尊重性。认为君子之教就是要做到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厚导亲学 灵活性 主导性 尊重性

“厚导亲学”是我校的课改研究课题,其核心要素有两个:一是“厚导”,是指教师在发挥主导、指导、督导作用的过程中,注重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二是“亲学”,是指学生在亲切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我们认为,高效课堂不仅需要有准确明晰的目标定位,更需要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习引导。故此“厚导亲学”也叫“目標导学”,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明确目标,第二步就是导学。明确目标是前提和基础,科学导学是核心和关键。关于明确目标,随着我校课改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取得了许多可贵的成绩。可是,如何以目标为引领,科学有效的实施导学,目前仍处于百花齐放的探索阶段。本文拟对“导”的价值谈点个人看法,以期与同仁交流,得大家赐教。

导的价值是什么呢?就是使人明白!这就是孔子所认为的“君子之教”,怎样才算君子之教?就是要做到《礼记》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一、道而弗牵——导的灵活性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之教在引导学生的方法上一定要灵活有效,切忌牵强,也就是说,君子之“导”要具有灵活性,要讲究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怎样才能让“导”具有灵活性呢?

1.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一个较大的话题,这里不展开,但是,教师要避免牵强的导,起码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方面,这是导的起点和基点,也就是了解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比如说明文的选材,农村与城市,发达地方与欠发达地方就应该有区别。

2.精研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可以假设自己就是学生,我会怎么思考,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觉得简单。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最短路径问题中的造桥选址问题时,用了这样一道例题,题意是说有A、B两个村庄,在一条河的两侧,需要在河上架一座桥,使两村庄之间的路径最短,教师在展示完题后,要求同学自主画图解决问题,我看了当时我周围的几个同学,发现学生无法下笔,只得硬着头皮依书上的图画,问他们画什么,很茫然!整节课上,学生共画了三次,其实,这个画图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而已,重点和难点都在平移上,通过平移后,再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教师在导上的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就是没有深钻教学内容,从而使“导”失去了灵活性。

3.把握导的时机。

导的功用很多,激发兴趣、拨正方向、引导思维等等,这里主要讲导的时机,是就引导思维来说,孔圣人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强调要在学生“愤、悱”之时才给予启发,至于什么时候达到“愤”“悱”的状态,这要靠教师的观察经验和判断智慧。而教学实际中,老师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

二、强而弗抑——导的主导性

强而弗抑,强调教师在“导”上既要强势,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不能“以师欺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强而弗抑强调了教师在“导”方面的主导性,强调的是导的“度”。怎样才能把握好这个火候?这是艺术,也是水平,更是教育智慧和教育责任。在实际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倾向有两种:

1.弱化了教师的“导“。往往以新课堂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为借口,采用放羊式,机械地认为还课堂给学生就是多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主自学,有的满堂或大部分时间都让学生来讲课。教师闲置一旁,成为教室里的“多余人”!忘掉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首席发言人的身份。

2.压抑了学生的思维。老师对学生不放心,包办代替的多,“导”成了摆设,甚至是老师自问自答,这类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讲他们都不懂,怎么敢放开呢?!教师没有思考,既然讲不懂,为什么还要讲,不如放开放手让学生试试。要知道梨子的味道,还得亲自尝尝嘛!

三、开而弗达——导的尊重性

这句话讲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要让其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进行,不要简单机械的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体验过程,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怎样才能做到,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新课堂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必须注意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学”为“教”服务。要给学生思维的权利和思维的时间。

2.允许异口异声。

学生是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课堂上出现“不同声音”时,恰好就是学生的真实反映,对教学而言,这也许是茫茫星空中的耀眼之星。如对欧阳修《卖油翁》中“康肃笑而遣之”的分析中,有同学认为,这种“笑”是欣赏的笑,会心的笑,并非“陈尧咨无言以对”,因为康肃公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这个理解,还真有些道理!教师应该给以真心的足够的尊重!确实,这与《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无以应”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3.正确利用课堂生成。

课堂是神圣的、神秘的,也是有生命有个性的!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不能完全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面对不期而遇的课堂生成,利用得好会使课堂因生成而尽显生命活力。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使君这一形象时,教参一般都是定义为“荒淫无耻”,有同学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使君是一个权高位重之人,一定见过世面。也就是说,身边不乏美女。连这样一个使君见了罗敷后都出现了“宁可共载否”的失态,可见罗敷之美的!从本文中心来看,也没有必要去鞭挞使君,他应该是反衬作用。对这个生成的尊重和利用,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总之,以目标为引领,科学有效的利用教师灵活的“导”来达成目标,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是课改孜孜以求的,在这探索之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需要牢记古训,用心血和智慧来谱写教育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贵州省桐梓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主导性灵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措施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课堂教学探讨
Is $2 million enough to feel wealthy 有多少钱才算富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策略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文化变迁中的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