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方略

2015-10-21 19:40张茂华
关键词:人文素养渗透初中数学

张茂华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教育渗透,教师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载体的德育功能,挖掘人文思想,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实施民主教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双向交流,把教师善“导”和学生善“学”协调起来,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概念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捕捉习题教学中的德育契机,从而有效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人文素养 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现实生活与历史背景,树立科学人文理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本文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一、把握教材载体,挖掘人文思想

1.挖掘数学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和科学道德。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及相关知识的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例如: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因家贫辍学,靠勤奋刻苦自学成才,不仅用初等方法解决了许多历史上的数学难题,还身体力行,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面对数学家的坎坷人生、惊人毅力和辉煌成就,学生无不为之动容。把珍贵的人文教育史料奉献给学生,给他们以遐想、榜样和力量,鼓励他们去探索、发现、迎接新挑战,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2.发挥概念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概念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等观点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辩证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培养辩证思维与创新意识的人文素质。例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这些观点的适时简介,使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获得感知与体验。

3.捕捉习题教学中的德育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我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指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的“点”与代数中的“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社会就像一个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都象平面内的点一样,在寻找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创新教育理念 落实人文教育

1.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教学设计时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尝试。例如:教学《数据整理》一课,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在家把水龙头置于滴水状态,收集一分钟滴水量,计算出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1小时流失的水的体积,进而得出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流失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价值和探索价值的问题,认识到数学在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态度、兴趣和价值观。

2.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在自主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中学数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如在《游戏公平吗》教学中,分组活动之前,我先向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并要求活动后写出从中得到的结论或想法。在分组活动中,学生不再是盲目地玩游戏,而是边做边思考、讨论,想着如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结论。最后通过小组代表汇报小组的意见,使每一位同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学会了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学会了民主协商,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正确的研究学问的方法。

3.建立科學的评价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引导不同学生形成不同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实施民主教学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给学生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赞许。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在探讨问题时,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使学生的个性不受限制,思维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数学素养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

2.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和谐的生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如在课堂中提倡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会了认真倾听、交流讨论、彼此评价等合作技能。又如在班级中建立一帮一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不但得到了学习上的帮助,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人文关怀。

一言以蔽之,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是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把人文素养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愿与大家更深入地探索数学人文精神的培育途径与实践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茶店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渗透初中数学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