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5-10-21 19:00崔忠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水土楚王晏子

崔忠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才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中,主要讲了哪些人物之间的故事?

2.楚王几次刁难、侮辱晏子呢?

3.楚王第一次侮辱晏子是用什么办法?结果呢?

二、研读第四自然段,感知“机智”

1.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

2.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

3.默读思考:这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4.结合填空题,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楚国,因为楚国是 。

5.重点指导学生填写“结论”。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勇敢”

1.这一自然段,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意思。

3.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 ,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 。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体会“尊重”

1.这一段只有一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

(点明事情的结果,照应开头,说明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

2.改双重否定句為肯定句,比较语意

(“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书上原句比改后的句子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烈。)

3.深刻认识“晏子”———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晏子吗?为什么?(有过人的才智、善辩的口才,不畏强权,热爱自己的国家。)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我们从三个故事中领略了晏子卓越的外交才能,老师这儿还有一段话。

(课件出示古文,教师范读。)同学们看一看,从中你能不能发现什么?

2.小结:中华五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段文言文就是其中之一二,课后大家可以对照课文再仔细读读这两段话,品味中国文化的魅力。

3.作业:

(1)选择三个故事之一,排演课本剧。

(2)写一写你想对晏子说的话。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只有访问狗国才进狗洞 只好大开城门,迎接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 只好陪着笑

两国的水土不同 只好赔不是

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排演课本剧,体验课文内容,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水土楚王晏子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故乡的水土
楚王失弓新编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楚王爱细腰
楚王招贤
故乡的水土..
晏子使楚
楚王围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