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混凝土施工技术

2015-10-21 18:07赵明晓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浇筑养护混凝土

赵明晓

[摘要]混凝土是国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小到农家住房建设,大到国家主要建筑,都离不开混凝土的使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既要坚持与建筑工程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原则,还要严格把握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本文就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各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和土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决定着工程项目建造质量的高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因此,对混凝土施工中常见问题和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混凝土澆筑技术

根据应用在建筑物的具体部位不同,混凝土浇筑技术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基础浇筑

桩基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深基础形式。基础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在桩基承台基础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应按照台阶分布将浇筑一次性完成工作,不能留有施工缝;在杯型桩基础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要最短的时间振实混凝土,之后稍微暂停一下再继续浇筑混凝土,这样做可以有效控制杯口标高在指定范围内并可使混凝土浇筑充分保实;杯口模板应尽量采用两侧对称的方法进行浇筑,可有效避免因混凝土过多而导致的涨模现象。

(二)墙体浇筑

墙体混凝土浇筑宜先浇外墙,后浇内墙,或内外墙同时浇筑,分支流向轴线并排前进,各组兼顾横墙左右宽度各半范围。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槎处先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用铁铲均匀入模,不应刚吊斗或混凝土泵管直接灌入模内。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现场结构特点和钢筋疏密而定,宜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第一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以后每次浇筑高度不应超过1m;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当墙高在3m以内时,可直接在墙顶下混凝土浇筑;超过3m时,应用串筒或在模扳侧面开门子洞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浇筑后将门子洞封严箍牢。浇灌墙体要在内模适当高度上留置混凝士浇灌口,设串筒或溜槽送料,外墙浇筑可采取分层分段循环转同时进行,交圈汇合,周而复始,直至外墙浇筑完成。

(三)框架浇筑

如果建筑物多重框架形式,必须采取相应的分层浇筑的方法,其中分层浇筑在水平方向或在垂直方向,有不同的标准。各层之间的浇筑工序顺序应该是从柱到梁,首先考虑到柱,其次才是梁板。这方面最佳的浇筑顺序为安装模板后,钢筋绑扎之前,所以我们可以在混凝土安装有利的平台,有很好的支撑作用。

二、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的好坏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认真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每台泵机在出料口用3台振捣器同时振捣:1台在出料口,1台在坡脚处;另1台在中间。振捣采用行列式,振捣棒插入点间距在400mm左右(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之内),插入下层混凝土50左右,每个点振捣时间为15~30s,要求振捣及时、充分,快插慢拔,当该处混凝土无气泡冒出,混凝土无明显下沉时即可拔出,并且在间隔20~30min后进行二次复振。振捣既要密实又不要过振,否则易造成浆梁上翻,石子下沉。混凝土浇筑至标高后,宜用振捣器在表面再次进行振捣。已浇筑混凝土在初凝前,瓦粉工用铁抹子进行两次抹压收光,终凝前再用磨光机再次打磨,以闭合收缩裂缝。并及时将表面的浮浆和浮水清理掉。

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但是还未凝固之前进行二次振捣的工作,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加强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性能,有效消除裂缝现象等等。二次振捣的施工技术非常简便,并且在节省房屋建筑工程成本的同时还能提升混凝土的质量。一般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在上部浇注时经常使用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而且也能引起下部混凝土的密度结实。因为二次振捣的工作必须要在大体积混凝土还未凝固之前进行,所以对于时间的要求把握非常严格。如果时间间隔短,则产生的效果则会不如意,如果时间间隔过长,则就超过了重塑的范围,对混凝土的自身结构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凝固之前的一个小时左右,进行二次振捣作业,其最终的效果会更好。这个数据也不是固定的,时间的控制因素还是要根据房屋建筑实际的现场环境、配合比等各种因素来综合考量。

三、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

(一)自然养护

1.覆盖保湿。养护对已成型的结构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覆盖。没有特殊要求的用麻袋、草包覆盖,混凝土表面有光洁要求的如立柱、防撞墙、现浇箱梁等用吸水性较好的土工布覆盖,定时洒水保证覆盖材料、混凝土表面潮湿,为混凝土提供一个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水化作用及达到的强度要求,应尽可能延长,且不应少于7天。养护初期使用喷雾器连续喷雾,应使水呈雾状,不可形成水流,也不得直接喷在混凝土表面,不得形成水流、冲刷现象,避免造成剥落。

2.塑料薄膜养护。是用薄膜布把混凝土表面敞露部分全部严密地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养护。其优点是不必浇水,操作方便,能重复使用,但应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

3.薄膜养生液养护。是将可成膜的溶液用喷枪喷涂在混凝土表面上,将混凝土与空气隔绝,阻止其中水分的蒸发以保证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适用于不易洒水养护的高耸构筑物和大面积混凝土结构。

(二)人工养护

人工养护是人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凝结硬化,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如蒸汽养护、热水养护、电热养护、太阳能养护等都属于人工养护。蒸汽养护是缩短养护时间的方法之一,一般宜用65℃左右的温度蒸养。混凝土在较高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可迅速达到要求的强度。施工现场由于条件限制,现浇预制构件一般可采用临时性地面或地下的养护坑,上盖养护罩或用简易的帆布、油布覆盖。

四、混凝土施工防裂技术

做好混凝土的表面保温工作,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的力度,或者通过使用添加剂、塑化剂等措施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和水泥的用量。有的施工方采用的是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等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也可以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不断加水,或者先将碎石冷却,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同时应改善混凝土施工的约束条件。要想改善约束条件,在混凝土浇筑时就要科学地分块分缝,提高浇筑质量,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保持较小的高差;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主要是表面的裂缝,为了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的内外温度要尽量保持一致,降低温度梯度出现的可能性。另外要做好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分损失的很快,快速的水分损失会导致水泥与水的水化作用推迟,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尤其是表面的混凝土受到的损坏程度最大,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短时间内,精心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

五、结语

建筑混凝土施工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应积极完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保证建筑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推进建筑行业的进步。

猜你喜欢
浇筑养护混凝土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控制与分析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的探讨
草坪的建设与养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