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5-10-21 19:51李娜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保守治疗疗效

李娜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切口妊娠保守治疗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用中药生化汤。结果:实验组疗效更优,p<0.05。结论:子宫切口妊娠保守治疗疗效好。

【关键词】子宫切口妊娠;保守治疗;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uterine incision pregnancy. Methods: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iochemical soup.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efficacy, p <0.05. Conclusion: Good uterine incision pregnancy conservative therapy.

【key words 】 uterine incision pregnanc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efficacy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35-01

子宫切口妊娠是临床中较为罕见的妊娠疾病,是指胚胎着床于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的部位,随着胚胎的发育,其绒毛会与子宫的肌层发生粘连的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子宫破裂,最终导致需要进行子宫切除的治疗[1]。本研究主要分析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从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之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

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为22岁至38岁,平均年龄为(30.21±7.23)岁,患者停经的时间为23天至36天,平均停经的时间为(47.31±11.25)天。

实验组50例患者,年龄为23岁至39岁,平均年龄为(30.78±7.57)岁,患者停经的时间为22天至37天,平均停经的时间为(47.97±11.65)天。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有剖宫产的历史,并且手术的方式均为子宫下行短横切口的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手术之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诊断标准[2]。对这些患者进行了阴道超声、血β-HCG、彩色多普勒以及其他的辅助检查进行确诊。研究将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在外,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经确认,两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在性别、年龄、产次以及停经的天数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故两组间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治疗方法

(1)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进行住院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肾、肝功能检查,此外进行电解质以及血β-HCG的检查与治疗。

(2)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以及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中甲氨蝶呤每天一次,每次20mg,为静脉静滴药物,静滴的时间为5天;米非司酮每天50mg,共分为两次进行服用。治疗5天。

(3)实验组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以及中药生化汤进行治疗。其中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的治疗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的一样,治疗的时间也与对照组的一致,生化汤服用的剂量为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的时间为5天。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依据子宫切口妊娠保守治疗的效果将本次研究的结果分为2级评定标准[3],分别是治愈与治疗失败。

其中,治愈是指治疗后,患者的血β-HCG出现下降并且已经转阴,经过B超的检查显示患者子宫切口部位的包块已经消失,并且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

治疗失败:治疗后,患者的血β-HCG下降不是很明显,或者是出现了升高的情况,B超检查显示患者子宫切口部位的包块没有缩小的情况或者是出现了增大的情况,并且有阴道大量出血的情况发生。

1.4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表明数据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的患者治疗后,治愈的患者的例数有46例,占92.00%;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治愈的患者的例数有40例,占80.0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β-HCG转至正常的时间对比:实验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β-HCG转至正常的时间为(14.31±2.15)天,对照组的患者其血β-HCG转至正常的时间为(21.55±3.65)天,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實验组与对照组的包块消失的时间对比:实验组的患者治疗后,其包块消失的时间为(16.36±4.11)天,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其包块消失的时间为(29.51±6.21)天,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米非司酮是强效的拮抗孕激素药物,其为甾体结构,可以与内源性孕酮的受体产生竞争结合从而发挥其抗孕酮的作用。而甲氨蝶呤作为一种叶酸拮抗剂,它对细胞的分裂以及DNA的形成具有很好的干扰作用,可以导致着床在子宫切口的胚胎死亡,并且不会对患者今后妊娠的流产率以及畸胎率带来不良影响,不会增加患者今后妊娠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也不会有诱发肿瘤的风险,对今后妊娠时胎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健康均无不良的影响。

根据中医的辩证医理,将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归为任冲失调、气血不畅、胎孕异位、淤血不化的病症,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生化汤中有莪术、三棱等药材,可以消瘾散结;而桃仁、赤芍以及丹参则可以活血化瘀;天花粉具有使滋养细胞出现变性坏死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以及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使用中药的生化汤进行治疗,在治疗的结果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实验组的患者治疗后,其血β-HCG转至正常的时间以及子宫切口包块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以及中药的生化汤联合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疗效好。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以及中药生化汤联用对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付丽.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20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15):76-77.

[2]贾丽华,胡玉玲,杨国华等.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4,(6):74-75.

[3]刘琦.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9):61-61.

猜你喜欢
保守治疗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清除术与保守治疗疗效对比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宫外孕中医保守治疗思路探析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