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

2015-10-21 19:51康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康琳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与探讨临床上治疗与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病患的方法,为临床治疗与护理这种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病患,随机分均分为综合组(37例)与常规组(37例),两组病患治疗方法相同,综合组病患予以综合护理,常规组病患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患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之后,所有病患的病情均有显著的改善,综合组病患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综合组病患住院时间和复发率也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病患。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病患住院时间,加快病患病情的康复进程,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

【關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53-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内科疾病,由于病患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心肌坏死[1]。根据全球相关数据显示,世界上每年因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500万,而且近些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这种疾病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病患死亡,严重影响了病患的身体健康[2]。通过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有助于降低病患的死亡率与复发率,我院对7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发现予以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效果令人更为满意,具体医学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病患,随机分均分为综合组(37例)与常规组(37例),综合组男性病患21例,女性病患16例,年龄分布在53-81岁之间,平均年龄(63.4±5.6)岁;常规组男性病患22例,女性病患15例,年龄分布在54-80岁之间,平均年龄(63.1±5.2)岁,。常规组病患与综合组病患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的比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这7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均给予溶栓治疗,口服300毫克的阿司匹林后即刻皮下注射4000IU的克赛,并且每天坚持口服100毫克的阿司匹林,持续溶栓治疗一个星期。

1.2.2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的病患予以常规的护理措施,定期观察病患的病情,根据病患的情况予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对综合组的病患予以综合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会出现疼痛、难受等症状,并且可能会加重,容易造成病患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这些不良的情绪容易造成病患血压升高、引起病患病情恶化,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话与病患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病患的心理状态,并且根据病患的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向病患介绍这种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以及治疗护理效果,以增强病患的信心,在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语气应尽量温和,真诚的对待病患,使病患相信自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药物护理。在给予病患溶栓治疗之前,检查病患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要求,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后,应密切关注病患的情况,防止药物外渗,并且每半个小时给病患测量一次血压,如若发现病患存在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3)饮食指导。在病患治疗时期,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患的饮食加强指导,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病患的病情,指导病患在饮食方面应以流食为主,尽量食用低盐、脂肪含量低的食物,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少食多餐,以降低病患心脏的压力,多实用蔬菜水果,以防止发生便秘,嘱咐病患一定要禁烟禁酒。

(4)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会有疼痛的症状,并且是持续性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患进行疼痛护理,观察病患疼痛的时间、疼痛的程度,如果病患疼痛状况比较严重,就需要给予必要的药物处理,使用镇痛药,在用药期间,也要密切关注病患的情况,以防止药物引发病情恶化。

(5)给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容易出现缺氧症状,对于没有肺部疾病的病患,在病患出现缺氧胸闷时,就需要给予供氧护理。如果病患存在肺部疾病,就需要对症治疗。

(6)健康宣教。在病患治疗期间,告知病患应注意的事项,同时向病患讲解各种药物治疗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告知病患家属护理病患的正确方法,另外,嘱咐病患进行适当的锻炼,最好以有氧运动为主。叮嘱病患按照医嘱定时服药,不要私自减少药量或者停药,定期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评分量表测试所有病患的焦虑改善状况,记录病患的住院时间和病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X±s)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当P<0.05 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综合组与常规组病患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各种临床特征均有显著的改善,综合组病患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综合组病患住院时间和复发率也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病患。常规组与综合组病患在这三项指标的比较方面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常规组与综合组病患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焦虑(分) 住院时间(d) 复发率(%)综合组 37 33.13±3.21 13.31±3.46 1(2.7%)常规组 37 51.24±4.11 19.42±4.23 5(13.5%)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病情发展较迅速[4],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造成病患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会严重威胁病患的生命,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内容有疼痛、胸闷、身体不适、全身发热,严重的情况下病患还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5]。

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以加快病患病情的康复,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中。综合组的病患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其中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稳定病患的情绪,防止发生因病患的不良情绪造成病情恶化的情况,心理护理还有助于促进病患配合治疗[6]。药物护理能够及时发现病患因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饮食指导有助于病患通过合理的饮食改善病情,防止便秘的发生,疼痛护理和给氧护理可以减轻病患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患的痛苦,健康宣教有助于防止病患因自己的错误行为造成病情反复或者恶化。本次研究中,经治疗和护理之后,所有病患的病情均有显著的改善,综合组病患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综合组病患住院时间和复发率也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病患。可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病患住院时间,加快病患病情的康复进程,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乔惠.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4):108-109.

[2] 秦立玲.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8+40.

[3] 张丽.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1):307.

[4] 子光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87.

[5] 张岳.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研究[J]. 现代养生,2014(18):35.

[6] 陈春玲. 探讨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J]. 中国医学工程,2015(01):142-143.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