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的自利性与利他性

2015-10-21 18:11张莹莹
速读·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性本善

摘要:本文从人的自利性和利他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是利己还是利他的本性支配人类的行为和社会活动。本文通过对当前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梳理,最终形成结论,人是利己又利他的矛盾体。

关键词:利他;自利;性本善

一、自私还是利他

动物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自私的。当然人类也不例外。“人之初,性本善”儒家经典论述了人类的善是天生的。尽管我们现在总是看到有黑心商家为了增加利润而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去做些有违良心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人类没有利他性。

我们先从低等动物来分析利他本性。比如工蜂找到蜜源时,会飞回同伴身边跳“八字舞”来呼唤朋友一起采蜜;公螳螂会在母螳螂生产后,牺牲自己以为自己的后代提供足够的营养;角马会在集体迁徙时有意识的保护弱者。再从高级动物-人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的繁殖,产生后代之后,(虽然叔本华认为人类的性欲是由种族意志支配,繁衍只是种族意志得以延续的工具,人类只是意志的奴隶)父母对于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直至其具备独立的能力的行为体现了人类的利他性。再比如人类遇到危险或者感到恐惧时,总会情不自禁的喊叫,目的是引起同伴注意,而免于同伴受伤害。由此可见,善,利他本性是人本来就有的。

但是,我并不否认人类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形象的说明了人类自私的本性。自然界的演化史告诉我们:凡是能自发产生有序结构的物质系统就是自组织系统,一个物质系统在无内外指令的情况下,总会自发地从无序向有序发展,无序状态是混乱和破缺的,而有序状态则是平衡和稳定的。毫无疑问,一个人就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人自身总要寻求和维持内在的统一、平衡和协调,应该说,天下所有的人都是千方百计地去维护自身的自组织系统的,没人愿意自身的自组织系统遭到破坏。如果遭到了破坏,人也总会想方设法去修复它。黑格尔曾经说过,当人们说人性本善时,是说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但实际上,当人们说人性本恶时,才是说出了一个更伟大得多的真理。说人性本善,始终无法克服现实中的恶的矛盾。我们现在的反腐败,打击种种刑事犯罪等,都是寄希望于唤醒人的善良本性,首先假设人性本善,然后希望通过说教来达到消解恶行的目的。可以肯定的说,这种方法必然会失败,这正是今天“前腐后继”不断出现的原因。

二、人类-矛盾的集合体

人,本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因而人具有利己和利他双重本性。人是介于动物和天使之间的“中庸”之物。人是一种“中庸”的能将动物本性(利己性)和天使本性(利他性)调和于一体的特殊动物。人“中庸”地生活在丛林和天堂之间、此岸和彼岸之间、必然和自由之间。

写到这里,又让我不禁想到了前一段时间看过的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这两本著作我认为是解读人类自利与利他属性的、互为补充性的著作。《国富论》中突出了人的经济属性.人有交易的本能,交易的动机就是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以满足自己的生存本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写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消费者需要这些食物,不然生命会受到威胁,屠户需要钱,不然无法维系生活.因而为了生存,所做的选择都是自利的.但是在后期,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指出人的本性并非单纯利己,人的天赋中有关心别人的本性,也就是利他本性.亚当·斯密在这部著作里指出:人有“社会情感或社会同情心(socialaffectivity)”“不论人们会怎样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可见,亚当·斯密并没有把人的利他性从人性中加以扬弃而独存人的利己性。

三、结语

人的确时时处处想着自己,但人又时时处处“不得不”想着他人和用利他的手段来与他人交易以借此满足利己的目的。所以我们或许并不能简单的根据人类的某些行为来判断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是自私还是无私.人是个矛盾的集合体,既是自利的恶魔,又是利他的天使.

参考文献:

[1]胡锐军.儒家政治秩序的基本设计体系[J].孔子研究,2007(06)

[2]钱广荣.“私”辨——兼谈“自私”不是人的本性[J].道德与文明,1991(01)

[3]曾繁辂.自私不是人的本性——回答人生观讨论中的一个论点[J].中国高等教育,1991(10)

[4]赵秉峰.对“人性自私论”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5]樊琦.“人性自私論”剖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8(03)

[6]毕孟琴,张文.撩起“人性自私论”的面纱[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01)

[7]段博楠.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伦理思想探究[J].学理论,2014(02)

[8]亚当·斯密论“正义”[J].理论与当代,2008(11)

作者简介:

张莹莹(1991.1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政策。

猜你喜欢
性本善
“性本善”的全新阐释
李绅和严嵩
他人即地狱,转瞬即逝的人性之善
人之初,性本善
浅谈人性中的善与非正义
善良是值得追寻的光亮
浅谈康德的形而上学思想
“人之初,性本善”蕴含的教育管理思想刍议
美强力渲染杀人大兵“性本善”
人性善恶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