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监理

2015-10-21 19:28闫建平
装饰装修天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施工监理施工阶段建筑工程

闫建平

摘要: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因此,监理工程师应高度重视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影响因素尽可能消除。本文主要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施工阶段

前 言

工程施工是使设计最终形成工程产品的重要阶段,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但是工程项目质量托制的重点,也是施工监理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应是积极主动的,事先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而不能是消极被动的,要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根据我们的监理工作实践,就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检测方法、检测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要进行多源头、多渠道验收,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

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2.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3.把握好隐蔽工程验收时,及时整改质量隐患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干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方检查。监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二、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是现场监理与质监部门的重要不同之处。对工程监理工作认识不多的同志往往认为监理工程师只是在现场转一转、看一看,验收时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这样往往使一些质量问题已经出现,甚至还要返工。我们在质量控制中是改静态检查变为动态控制。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

1.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旁监对于每一位现场监理人员在监理工作中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常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口勤,对于施工队容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检查把关)、“准”(处理问题要果断、准确,要以数据为说话依据)、“细”(工作中细心,自理事情要细致)、“实 (做到一件事要实实在在,亲自去做,去检查,遇到质量问题要做实质性处理,不能找理由推脱,要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难题)。

2.工程中抓“第一”、“重点”、“临界”项目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监理理由要管理的项目。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根框架柱,绑扎第一道梁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监理人员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量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三、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1.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題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针对重要分部项工程同工序根据施工工艺存在的和操作要求画出流程图,如浇筑柱、梁板砼的流程图,标明施工顺序,便于验收时出现质量事故时进行原因分析。产生质量事故或事后问题,监理工程师只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而不去强调事故的责任的原因。这样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愿意接近监理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出监理工程师忽视的地方,与监理方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由于建筑工程建设相对其他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外部环境更广泛、更复杂,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有更强的协调能力和组织应变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工程项目施工能做到质量优、成本低、工期合理、效益好。为此,必须要加强行业内部的学习,强化法制意识,认真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监理工作,力争使建筑工程监理行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潘文俊.浅谈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监理重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2]王红兵,胡爱珍. 如何促进工程监理与建筑施工的协调发展[J]. 四川建材,2010.5.

猜你喜欢
施工监理施工阶段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论述桥梁施工监理中的质量控制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中的控制分析
略论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与工程监理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现状和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