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骨盆角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以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2015-10-21 19:51李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相关性

李泳

【摘要】目的:探讨T1骨盆角同突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性,及其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反映作用;方法:从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选取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2年随访,观察不同阶段本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情况;结果:术前SVA与PT、TK、TLK、PI、SS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LL为呈负相关性(P<0.05),与T1盆骨角呈正相关性(P<0.05),T1盆骨角同TLK、TK明显无相关性(P<0.05),与SS、LL呈负相关性(P<0.05),与PI、SVA、PT呈正相关性(P<0.05)。末次随访时,SVA与LL、TK、PT、TLK、PI、SS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T1盆骨角呈正相关性(P<0.05),T1盆骨角同TLK、TK明显无相关性(P<0.05),与SS、LL呈负相关性(P<0.05),与PI、SVA、PT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T1骨盆角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且可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局部及整体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及反映,在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T1盆骨角;退变性脊柱侧凸;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6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68-01

退變性脊柱侧凸,主要指关节突和腰椎间盘出现退变后,造成的脊柱侧凸现象,该症患者通常无脊柱侧凸病史。多数学者认为[1],矢状面平衡的重建,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而言,其作用远比冠状面重建更大。临床中,通常以C7PL为起点,S1终板后上角为终点,对其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测定,如SVA≤5cm,则可认为矢状面失平衡。同时,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其SVA可对生活质量进行判定,两者具有负相关关系。但有研究认为[2],SVA对治疗指导意义具有局限性,因其对骨盆代偿作用,无法有效反映。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对于脊柱-盆骨矢状面平衡更有效反映方法。本研究对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T1骨盆角对于矢状面平衡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选取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3±4.2)岁,Cobb角30°-75°,平均(43.2±5.8)°,治疗方式:经椎弓根截骨术11例,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9例,SPO术10例,顶锥:2例为L4/5椎间盘;5例为L4椎间盘;6例为L3/4椎间盘;8例为L3椎间盘;3例为L2/3椎间盘,6例为L2椎体。所有患者均符合退变性脊柱侧凸诊断标准,经影像学诊断后确诊,排除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不全患者,具有脊柱手术史患者,膝关节、髋关节病变对站姿造成影响患者。

1.2方法

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采取Spearman检验,对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T1骨盆角与SVA,与脊柱-骨盆参数作相关性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TK(胸椎后凸角),TLK(胸腰段后凸角),LL(腰椎前凸角),PI(骨盆入射角),SS(骶骨倾斜角),PT(盆骨倾斜角)同SVA(C7PL与S1终板后上角的垂直距离)相关性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X±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前SVA与PT、TK、TLK、PI、SS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LL为呈负相关性(P<0.05),与T1盆骨角呈正相关性(P<0.05),T1盆骨角同TLK、TK明显无相关性(P<0.05),与SS、LL呈负相关性(P<0.05),与PI、SVA、PT呈正相关性(P<0.05)。

末次随访时,SVA与LL、TK、PT、TLK、PI、SS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T1盆骨角呈正相关性(P<0.05),T1盆骨角同TLK、TK明显无相关性(P<0.05),与SS、LL呈负相关性(P<0.05),与PI、SVA、PT呈正相关性(P<0.05)。详细见表1.

表1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结果及生活质量评分( X±s)

时间 例数 TK(°) TLK(°) LL(°) PI(°) SS(°) PT(°) SVA(mm)术前

末次随访 30

30 16.1±8.4

24.5±9.7 32.1±9.8

8.4±4.1 16.5±8.7

39.7±9.6 44.9±9.3

45.0±9.5 18.1±7.9

29.6±8.3 28.4±8.1

15.7±4.2 65.4±12.4

14.2±3.73.讨论

退变性脊柱侧凸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临床观察发现[3],在该症患者中,其生活质量同矢状面平衡丢失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同时有学者也认为,同冠状面参数相比,矢状面参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反映更加明显。

在较长时间内,SVA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况反映中被广泛运用,但临床观察发现,SVA具有较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对骨盆位置变化以及局部平衡不能有效反映。有报道指出[4],在脊柱退变过程中,骨盆代偿可作为最有效的一种维持矢状面平衡的机制。对于骨盆代偿,PT可作为反映指标,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而言,可通过骨盆后倾,实现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丢失的代偿,在对患者实施矫形手术后,除需对患者的矢状面平衡情况进行观察外,还需对骨盆位置恢复情况进行判断。因此,有研究表明,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前,需将PT以及SVA进行结合考虑,从而制定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有学者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影像学参数间关系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TI骨盆角对比SVA而言,其与患者生活质量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明显更高。

脊柱-骨盆矢状面失平衡,主要为机体代偿同脊柱发生退变,从而出现相互变化及影响的过程,该过程中,影像学参数变化不断进行,因此,为追求反映全面性,需对多个参数变化综合考虑,进而对治疗提供有效指导。但有学者表示[5],在对多个参数变化进行考虑时,过于复杂,且不排除其对治疗方案发生冲突可能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提倡使用T1骨盆角对矢状面平衡进行反映,由于其是股骨头中点同S1、T1上终板中点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因此可对脊柱退变过程中,矢状面平衡整体变化情况,进行有效反映。本研究结果显示,T1骨盆角同矢状面整体平衡参数关联性,较SVA更高,引起对于整体而言,前者可对脊柱平衡进行有效反映。但临床观察发现,在患者生活质量因素中,局部矢状面平衡参数具有重要作用。在众多指标中,影响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的局部参数为LL,由于该症多见于腰椎,且截骨矫形术多数在腰椎进行,所以,在恢复矢状面平衡方法中,最有效方法为对LL恢复。SVA与局部平衡参数的相关性较差,一些局部平衡较差的患者反而拥有较低的SVA。本研究结果显示,T1骨盆角与局部矢状面平衡参数相关极高,与LL的相关系数为-0.659,但SVA同LL的相关系数为-0.409。

综上所述,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中,T1骨盆角同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同时能有效反映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能更好对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邱勇.重视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在退变性脊柱畸形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5):1121-1122.

[2] 朱锋,鲍虹达,邱勇等.經椎弓根截骨与Smith-Peterson截骨对退变性侧后凸畸形冠矢状面平衡重建的疗效分析[C].//第六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论文集.2013:112-117.

[3] 刘辉,郑召民,李思贝等.脊柱-骨盆曲线和谐角在脊柱畸形矢状面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4,13(8):831-838.

[4] 连纪文,徐皓.成人脊柱侧凸中冠状面失平衡的影像学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21(5):2199-2202.

[5] 朱锋,鲍虹达,邱勇等.比较经椎弓根与Smith-Peterson截骨对退变性侧后凸畸形冠矢状面平衡重建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4):347-354.

猜你喜欢
相关性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相关性
医学教育中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