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生姜片外敷配合微波深部热疗预防顺铂胸腔灌注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2015-10-21 19:51吴建军冷宁宋振玉彭传真周明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产儿临床分析

吴建军 冷宁 宋振玉 彭传真 周明玉

【摘要】目的 对引发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我院2013 年3 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58例需作机械通气的早产患儿,其中24例未发生VAP,设为对照组,另外34例发生VAP,设为观察组。经过临床分析,对照两组早产儿的情况,并总结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早产儿除了性别、窒息史两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在胎龄、出生体质量、原发疾病、插管次数、留置胃管时间、通气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导致早产儿出现VAP的因素包括胎龄小、出生体重过低、原发疾病、气管插管次数多、留置胃管时间长、通气时间长等,临床可重点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以降低早产儿VAP发生率。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产儿;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70-01

在抢救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时,机械通气是较常用的方式,它能有效辅助通气,改善呼吸困难。随着临床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逐渐广泛,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例报道也逐年增加。有研究显示,VAP的发生率43.19%,病死率51.6%。本文收集了2013 年3 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需作机械通气的早产患儿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58例需机械通气的患儿均是2013 年3 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早产儿。其中,新生儿窒息3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7例,新生儿肺出血12例,频发呼吸暂停4例。经临床诊断,其中34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制定通过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VAP的诊断标准[1],这些早产儿设为本研究的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3d。另外24名是未感染VAP的,设为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1-3d。

1.2机械通气方法

经口插入气管,然后采用STEPHANIE小儿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呼吸机的参数根基早产儿的原发疾病和血气检查结果设置,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需维持在正常范围值内。整个通气过程,务必依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呼吸道管理,并注意保持气道湿化。

1.3实验室检测

收集各个早产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作为实验室化验样本,采用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并进行药敏测试。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以 =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实验室测定结果

对本組58例早产儿实施病原菌检测后,发现34例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符合VAP的各项诊断标准,VAP所占比例是58.62%。分离出59株病原菌中,其中肠杆菌30株,葡萄球菌12株、非发酵菌10株、其他 6株。

2.2 VAP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两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质量、原发疾病、插管次数、留置胃管时间、通气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性别、窒息史两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临床因素对照

3讨论

VAP是一种利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48h后出现的一种院内肺部感染[2]。早产儿接受呼吸及机械通气后,VAP的发生率相当高,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包括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而呼吸机、吸痰管及气管都是外源性常见感染因素。早产儿由于未足月生产,其情况与儿童或成人相比,较为特殊,发病的高危因素也具有其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体质量比较具体明细差异,观察组患儿体重低于1500g者占比例较高,体重过轻提示患儿胎龄更小,出生后需更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因而发生VAP的可能性就大。对此,在围产期就需对孕妇加强监测与营养,早产儿出生后,连续两天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以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其气管防御功能被削弱越严重,下呼吸道出现细菌定植的风险就越大[3],所以,在长时间的机械通气过程中,临床要加强气道、管道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管道等。

如果管道管理不善,出现管道脱落、移动、折叠等,会导致多次插管,那么患儿的气道损伤更加严重,出现感染的几率增加。此外,频繁的插管,可能令上呼吸道的分泌物被误吸入肺,VAP便会出现。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技术,熟悉插管操作,期间加强呼吸道护理。

与留置胃管也是本组分析提到的重要危险因素。经口插入胃管,有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那么肠道的病原菌会随着反流液移动到口咽,再从口咽进入气管,最终达到肺部,引发VAP。因此,对需长时间留置胃管的早产儿,加强口腔的清洁、消毒,预防反流液带至口腔的病菌定植于上呼吸道。

另外,如早产儿有肺透明膜病、肺部出血等原发疾病,其肺部功能已部分受损,接受机械通气后,则进一步加大感染VAP的概率。

综上所述,胎龄偏小、出生体重过低、存在原发疾病、气管插管次数多、留置胃管时间长、通气时间长等都与早产儿出血VAP的相关性较高,临床医护人员需对孕妇从孕期、围产期、早产初期加强针对性的治疗护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早产儿VAP率,提高VAP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蔡佳佳.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14-115.

[2]钟美珍,白海涛,刘登礼,等.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377-382.

[3]邢春苗.早产儿机械通气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的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75-76.

猜你喜欢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产儿临床分析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床头抬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