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

2015-10-21 19:51罗蓓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康复治疗小儿

罗蓓

【摘要】目的:对患有小儿急性偏瘫患者的康复综合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同期于我院门诊进行急性偏瘫的患儿45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儿运用按摩穴位疗法、肌肉神经促通发育技术、言语治疗、心理干预等治疗手段对患儿进行护理康复治疗。其中患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偏瘫肢体的回复、心理认知能力的回升是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结果:患儿肢体的运动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结论:在小儿急性偏瘫早期对患儿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对患儿的尽早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康复治疗;急性偏瘫;小儿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23-01

小儿的急性偏瘫的学术名称是脑动脉的血栓形成,是发于儿童的一种综合征。因为脑动脉的血栓出现部位常对锥体束的供血造成影响,所以脑动脉血栓的最显著的临床特征便是急性偏瘫,儿童脑动脉血栓的致残率非常高对患儿成年之后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都十分严重,所以在疾病早期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患儿的语言、运动能力,对提高患儿日后的生活质量防止后遗症的发生都有积极意义。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门诊进行急性偏瘫的患儿45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开展康复治疗活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门诊进行急性偏瘫的患儿45例,经过诊断确诊患有小儿急性偏瘫。本组45例患儿之中,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范围为3-9岁,平均年龄为(5.43±3.21)岁;发病及治疗总时间为10小时-7天;侧瘫28例,其中左侧15例,右侧13例,同侧面合并偏瘫13例,运动性(Broca)的失语4例。所有儿童均无头颅外伤史。

1.2临床症状

1.2.1 主动的运动能力障碍

面肌和上肢瘫痪是小儿急性偏瘫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而双下肢的症状较轻。主要表现是偏瘫侧的肢体无力,不能用手握住物体,偏瘫侧的唇鼻沟浅化,口角发生歪斜。

1.2.2 肌张力变化

早期呈现迟缓性的瘫痪,肌张力十分低下,不存在自主运动。发病2-3周之后衍化成痉挛瘫痪,肌张力显著增高,病例的反射十分明显,能够引起共同活动。

1.2.3 构音障碍和运动性的失语

患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出现障碍,听力未收到损害,语速变慢、词不达意和讲话费力为Broca失语的主要症状。

1.3 康复手段

1.3.1. 发病后的2周之内

患者的家属指导其保持卧床休息,减少移动,对四肢进行被动运动,保持四肢功能位的良好,预防患儿的肌肉发生萎缩。

1.3.1.1 按摩

在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对偏瘫侧的肢体按摩,由于这个阶段的肌张力较低,按摩手法需加大力度,时间建议偏短。每次30min,每天1次。多采取拍、扣等方法让患儿的肌肉发生兴奋。沿着穴位或经路由近端至远端,避免肌肉过度劳累,以耐受训练为主。

1.3.1.2 被动运动

康复工作人员对患儿患肢的各个关节进行轴位的被动运动,同时进行肌肉的牵涉运动,先对大关节进行处理,其次为远端的小关节。由关节的被动屈伸来保证关节活动的范围。动作要轻柔,切忌大力,避免肌肉关节出现损伤。被动运动压球每次20min,每日3次。

1.3.2 发病2-4周

1.3.2.1 生活训练

对患者进行生存功能的掌握及学习的锻炼。可以预防由于运动功能受阻导致的肢体变形挛缩。主要的训练有肢体移动:起坐、左右移动、翻身等;脱穿衣训练:用偏瘫侧手取衣服,用健全手穿入健康侧袖子中;增强指、腕关节的活动,选取插木钉、敲鼓或折紙训练。

1.3.2.2 言语训练

对患儿进行相关的构音练习,如呼吸练习;舌唇运动:缩舌、伸舌、上下左右摆动舌头,用舌头砸唇;发音训练。

1.3.3 发病后4周

患儿在这个阶段的偏瘫开始得到缓解,运动功能开始逐步恢复。康复训练的开始转为主动运动,纠正不正常的运动方式。防止肌肉挛缩,使患儿的肢体独立活动能力尽快回复。在康复训练中要注重儿童的兴趣,要求患儿监督人了解基础的训练措施,鼓励并帮助患者。使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得到保障。

2结果

45例患儿通过康复治疗,在其治疗后3个月、半年、一年之后对其进行随访和复查。其中31例患儿手可以抓物并独立行走为基本恢复;5例患者存在异常行走姿势,需要接受矫正为存在障碍,9例患儿完全康复。详见表1

表1 患儿康复训练后的恢复情况

N=45 完全恢复 基本恢复 存在障碍 9 31 53讨论

3.1康复治疗的作用及意义

3.1.1 预防肌肉挛缩

通过对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按摩、训练,可以使的肌肉、关节囊和韧带得到拉伸,对关节的营养和血运有积极作用。保证关机部位的活动,可有效预防肌肉挛缩,为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1]。

3.1.2 功能恢复

生活训练和言语训练能沟有效恢复偏瘫侧的合体独立运动功能和言语功能,提升患肢的灵活与协调性,让患儿可以独立的完成生活工作,提高日后的生活能力[2]。

3.2 需要重视的问题

各项康复活动开战之前不止需要教会措施、讲解原理,在训练中还需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免不正当的训练的患者的恢复起到负面的作用[3]。不能因为儿童的心性而减少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此时,一旦时间延长可能的损失将是巨大而不可挽回的。本次试验中患儿的治疗时间为15-45天,而大多数的主动训练需要在患儿家中进行,患儿家属要对康复工作的具体措施做到了然于胸[4]。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直到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言语能力完全恢复。

通过此次试验我们得出结论,在患儿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对患儿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最大限度的回复患者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周水珍,廖广红,孙道开等.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16例诊断与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2):90-91.

[2]黄少武,黄亚萍,丁江丽等.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31例诊断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75-576.

[3]顾婷婷,周会臻,方永辉等.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28例病因及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5):810.

[4]周晓薇,吴多芬,吴松等.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116例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33(4):375-376.

猜你喜欢
康复治疗小儿
小儿难养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
警惕小儿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