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体会

2015-10-21 19:51吴晓云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胸腔镜外科手术

吴晓云

【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体会。方法:纵膈肿瘤患者60例,电视胸腔镜下行肿瘤切除术25例作为研究组,开胸行肿瘤切除术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5例,术后输血2例,中转开胸手术3例,中转开胸率为12.O%,术后随访3—6个月,出现头部或上肢无汗4例,死亡1例;对照组术中输血8例,术后输血2例,术后随访3—6个月,出现一过性Homer综合征2例,头部或上肢无汗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纵膈肿瘤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

【关键词】胸腔镜 纵膈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34-02

纵膈为胸骨后两侧胸腔之间的区域,其内部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由于纵膈里的组织器官较多,对于纵膈肿瘤传统上多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随着微创外科手术及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已经可以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的手术。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体会,本文对电视胸腔镜下行肿瘤切除术及开胸行肿瘤切除术的纵膈肿瘤患者情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一2014年6月收治的纵膈肿瘤患者60例,以电视胸腔镜下行肿瘤切除术25例作为研究组,开胸行肿瘤切除术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8—70岁,平均(39.5±6.2)岁;14例无自觉症状,1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胸部隐痛,伴颈静脉怒张3例,气管移位2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3例,其中良性畸胎瘤10例,恶性畸胎瘤1例,良性胸腺瘤5例,恶性胸腺瘤1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纵膈淋巴结结核2例,良性胸内甲状腺瘤3例,恶性甲状腺瘤1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6~70岁,平均(41.3±6.8)岁;20例无自觉症状,1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胸部隐痛,伴颈静脉怒张5例,气管移位3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5例,其中良性畸胎瘤13例,恶性畸胎瘤2例,良性胸腺瘤5例,恶性胸腺瘤1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纵膈淋巴结结核3例,良性胸内甲状腺瘤5例,恶性甲状腺瘤1例,恶性精原细胞瘤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组患者全身麻醉,采用健侧卧位,头部前倾15。~30。,腰部垫枕。气管内插管,在患侧腋中线6—7肋间处做2—3cm切口作为胸腔镜观察口,在腋前线与4—5肋间交汇处做前操作口,在腋后线与7—8肋间交汇处做后操作口。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先分离粘连,用薄剪直接剪开无血管的粘连组织,用自动缝合切割器分离大而硬的粘连。用直角钳或圈钳游离组织,逐渐剥离肿瘤。有包膜的实体肿瘤连同包膜一同切除,囊肿先放液后再切除;神经源性肿瘤应先夹闭神经干,再行肿瘤切除,对组织进行结扎和缝合,将取物袋放人体内取出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其中3例恶性肿瘤中转开胸手术行扩大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最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胸腔,检查缝合切口是否有出血或漏气,常规胸腔引流,关闭切口。

1.2.2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采用健侧卧位,头部前倾15。一30。,腰部垫枕。气管内插管,其中外侧切口12例,前外侧切口17例,胸骨正中切口10例;行肿瘤切除术,其中肿瘤完整切除34例,姑息2期罗伟彬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体会手术2例,扩大切除3例。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血量,记录止痛剂使用时间及引流时间,观察患者手术中并发症,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5例,术后输血2例,中转开胸手术3例,中转开胸率为12.O%;术后随访3—6个月,出现头部或上肢无汗4例,死亡1例;对照组术中输血8例,术后输血2例;术后随访3—6个月,出现一过性Homer综合征2例,头部或上肢无汗1例。

3讨论

纵膈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患者大多无自觉症状,但由于肿瘤位置位于机体重要器官、大血管和神经聚集的部位,因此临床上主张一经发现应及早手术,以免肿瘤发生变化压迫重要器官、血管和神经。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剂使用时间、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传统纵膈肿瘤治疗多采取开胸手术,虽然能够在直视下对肿瘤进行切除,但患者创伤较大。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材料的不断发展,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腔内手术逐渐在临床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胸腔镜下行肺大泡结扎术、胸腔探查术、胸膜肿瘤切除术、食管切除术、乃至肺楔形切除术都逐步实现。但在胸腔镜下能否行纵膈肿瘤切除术存在着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该技术能否在纵膈区域安全的实施并达到肿瘤根治的效果。杨列等心报道全胸腔镜下胸腔内巨大包块切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李伟民等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膈肿瘤15例,其中2例中转开胸手术,其余全部成功。胸腔镜手术切口小、不撑开肋骨,因此对患者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疼痛明显减轻,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对我64例纵膈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在电视胸腔镜下实施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开胸手术患者。表明电视胸腔镜治疗纵膈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列,姜建青,郑轶峰,等.全胸腔镜下胸腔内巨大包块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南医学,2012(5):697—698.

[2]李伟民.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5):43—43.

[3]柳菌江,邱社祥,陈秋兰.复杂纵膈肿瘤的外科诊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5):60—62.

猜你喜欢
胸腔镜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局麻剑突下单切口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阻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的临床效果分析
创伤性进行性血胸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