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

2015-10-21 19:58高峰张世亮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外邪内伤咳嗽

高峰 张世亮

【摘要】 在临床治疗上咳嗽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常见于各种肺系疾病,而治疗上则是久治难愈,愈后容易复发,反复发作,是对病人造成较痛苦的一种症状性疾病。中医中药在咳嗽的治疗中有着巨大优势,从治疗效果,以及减少复发频率上均优于西医,而本经验方在治疗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中有着良好的效果,并且能补肺扶正,有效减少疾病复发。

【关键词】咳嗽 外邪 内伤 经验方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58-01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伴痰液咳出,中医认为其与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有关,西医则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及支气管刺激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心病,肺癌等。咳嗽转为慢性,则易久治难愈,且容易复发,反复发作,目前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巨大的优势,从治疗效果,以及减少复发上相对西医有着绝对优势。

咳嗽根据其发病部位,与肺相关,中医认为也与肝脾有关,久病可及肾。临床常用经验方:半夏9g 厚朴15g 沙参15g 麦冬15g 茯苓30g 白术15g 山药30g 炙麻黄9g 杏仁9g 黄芩15g 前胡12g 桔梗9g 防风12g 紫菀30g 鱼腥草30g 双花30g 苏子12g 治疗急慢性咳嗽,效果较好。本方组方理论在于驱邪扶正,驱邪对于咳嗽,本着驱邪务尽的原则,针对咳嗽病因的风,寒,热,痰湿,皆有兼顾。总体来说犯肺之邪气,根据邪气来源,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

凡外来之邪气,叩门开窍者是风邪,邪气所至,正气必聚集抗邪,邪从外来,先侵袭体表,正气在表抗邪,所以临床表现多在口鼻,毛窍,玄府,肌腠等部位,如流涕、咽干、汗出、恶寒、恶风等症状,风邪为病,症状多不明显,而临床表现在外的,多是所兼之寒热湿邪所引发,所以有的伤阴耗气,有的耗气伤阳,有的粘腻不化,留滞不去。鉴于临床多数药物治疗咳嗽多针对容易表现出症状的寒邪或热邪或痰湿,症状虽去,却常遗留慢性咳嗽及咳嗽反复发作的问题,在这里,笔者认为,肺主表,司周身毛竅,其所犯邪气,当以风邪为胜,杂兼他邪为患,然风邪表现较少,故而若临床用药若不更加重视,则易导致他邪已清,风邪独留的状况,这是咳嗽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炙麻黄、桔梗、防风、双花祛除风邪,同时炙麻黄可以宣肺驱邪,临床药理研究显示炙麻黄可以缓解气道痉挛,有效减轻憋闷及咳嗽症状,黄芩、前胡、紫菀、鱼腥草取出热邪、痰湿,同时黄芩是清肺热之关键,临床药理研究黄芩可有效减轻支气管的炎症反应,前胡降气化痰,兼有清热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咳嗽发作时所咳出的痰液量,鱼腥草可以清热化痰,临床研究表明鱼腥草可以有效抑制病菌增殖,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对于减轻浓痰亦有良好的效果。杏仁、苏子、炙麻黄散寒解表,杏仁可宣可降,苏子降气化痰,临床研究表明,杏仁、苏子等种子类药因含有少量氢氰酸化合物,可以不同程度减少气道痉挛,减少咳嗽发作,减轻憋闷感。临床上若是热邪已重,咳吐浊痰,本方可酌加石膏20g 玄参30g,知母15g,以清肺热,同时对于发热患者,也适用。临场研究表明石膏、知母配伍可有效降低热感。

内伤咳嗽多是五脏六腑功能失常所致,五脏六腑为精气血津液之所充盈,故而凡脏腑精气血津液偏盛或偏衰皆可为病,是以内经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其原理也在于五脏六腑功能失常,影响及肺之宣发肃降,是以引起咳嗽。如此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咳嗽,肺脏的功能失常是必然有的因素,故而咳嗽无论新久,必从肺而治。治肺首先在于补其虚,复宣肃,如此则咳嗽可以久安。肺脏者,主气,司呼吸,主治节,通调水道,奉心化赤,而其咳者是正气从肺沿气道爆出而发声,以驱邪气外出;其痰者,是肺之津液凝聚不化,而成痰;其咯血者,是肺之津液不足,精血随正气外迫所致。邪之所犯,其气必虚,故而肺之正气不足是导致内伤咳嗽与外邪内犯,引发咳嗽的主因。是以治疗咳嗽时补养肺脏是尤为关键的一步,也是咳嗽痊愈的关键。肺为阳脏,居五脏六腑之表,是为华盖,五行属金,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之所用者气也,司呼吸,是以补养肺脏,首则补气,从五脏相关角度来说脾属土,为肺之母,补脾则可收母壮子盛之效,而补益肺脏。是以补脾土之气,也是补肺之气。肺喜润恶燥,是以养津液,清热邪在补肺中尤为重要,肝主血,肾主水,是以补肝肾也是补肺阴的一种方法,肾五行属水,为肺之子,子壮则无子盗母气之虑。是以养肾水,也是养肺阴。从五脏从属来看,无论用补脾之药还是用补肾之药,均可以补肺。本经验方即是以沙参、麦冬、茯苓、白术、山药健脾补气,滋养肺阴。若是肺之阴虚过重,临床表现干咳,少痰,口鼻干燥,可酌情加生地15g,玄参15g以滋肾水补肺阴。邪去正安,下面重要的就是复肺之宣肃,以肃降为主,本方以炙麻黄、杏仁、前胡、紫菀、苏子复肺之宣肃。如此则咳嗽自愈。紫菀可以清肺热,化痰降气,有效减少痰量及咳嗽发作。

总之咳嗽为患,首在于肺脏,为肺脏功能失调,肺失宣肃,津液留聚成痰所致。无论外感内伤,邪之所犯,其气必虚,肺脏衰弱是必然产生的,即邪盛则正气耗伤,正虚则邪气犯之。若要疾病彻底痊愈,就必定要补养肺脏,五脏藏精气血津液,故而肺之不足,需补之,就必需从五脏相关,相生相克的角度来遣方用药,且久病者正气必虚,扶正祛邪是中医经典的治疗法则,驱邪需辨邪气性质,外感内伤,而扶正则恒久不变,所以本经验方可以在临床应用时酌情加减,加入他药,例如若邪气初期则祛邪为主,可酌情加连翘12g牛蒡15g,木蝴蝶9g;若中期肺热重,可酌情用石膏、知母、黄连、黄芩,后期邪去正虚,可酌情加黄芪15g,五味子9g,以补肺固表,使邪不内侵,如此便宜用之,则此方可以在临床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振卫.张珍玉治疗外感咳嗽经验[J]. 山东中医杂志. 2006(04)

猜你喜欢
外邪内伤咳嗽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憋出内伤
治愈系心理学
从气机升降的角度论治咳嗽的理论探讨
氨溴索大剂量冲击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自拟理中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80例
邪不能独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