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快乐体验,让数学生动起来

2015-10-21 20:00刘海霞齐红蕾
中小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验性乘法分组

刘海霞 齐红蕾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课,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运用诗一样的语言,结合生活实践,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互动,运用教学案例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分割开来,鲜活的数学变成了纯粹的数学符号,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個世界,这也是让学生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原因。

学生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是那么透彻,单一的接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那样的单调、呆板,毫无乐趣。我们要改变数学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要求。要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去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更多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更近一步的理解。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设有效情境,引入课题,让数学的表达“动”起来,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问题1:脑筋急转弯:有两对父子,却只有3个人,为什么呢? 学生答:爷爷、爸爸、儿子。问题2:爷爷70岁了,爸爸40岁了。请用不等式表示他们的年龄大小。 学生答:爷爷年龄大,70>40。问题3:那么5年后,爷爷和爸爸的年龄谁大?如何用不等式表示? 学生答:爷爷年龄大,70+5>40+5。问题4:30年前,爷爷和爸爸的年龄谁大?如何用不等式表示?学生答:爷爷年龄大,70-30>40-30。问题5:x年前,爷爷和爸爸的年龄谁大?如何用不等式表示?学生答:爷爷年龄大,70-x>40-x。通过以上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容易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当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从而愉快地开始“不等式的性质”一节的学习。这样的引入充分利用学生对不管多少年前还是多少年后爷爷的年龄总是大于爸爸的年龄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理解不等式性质的本质,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得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学生所作的猜测。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三、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我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先设疑: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来,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对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学生拼出了内错角,还有的学生拼出了同旁内角,这时就可以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四、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明白自己思维的误区,从而强化对正确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我在上《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时,我想让学生理解判断正确分组的依据是产生新的公因式或能继续用其他方法分解下去,但是学生的理解却不是这样。比如分解因式6k2+9km-6mn-4kn,我想教会学生此题的分组方法可以是一、二项一组,三、四项一组,或者一、四项一组,二、三项一组,但是此时有部分同学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一、三项一组,二、四项一组也行。我这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分组方式不好,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板演了他们的做法,当要继续往下分解时,学生却发现不能分解了。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纠正了学生思维错误的同时,让学生总结正确分组的依据,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就是牢靠的。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感受到了体验教学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好处。首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坚韧、不屈不挠的学习意志,对于我提出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贯彻实施。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我在讲《整式乘法》的知识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用图形知识来验证整式乘法法则的猜想。从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开始,当我讲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让学生考虑如何用图形来验证猜想。最后,学生的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通过在新教材中尝试让学生体验性学习,我有了一定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教学观念,对于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学生体验获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也注意到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时也要防止对接受式学习的全盘否定,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还需要接受式学习。另外,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到体验性学习中,能从中收获成功、得到鼓励,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体验性乘法分组
算乘法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体验性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