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运输事故防治措施

2015-10-21 19:28李振兴
装饰装修天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

李振兴

摘要:煤矿机电运输设备遍布矿井的各个角落,机电运输事故也是困扰矿井发展的因素之一,通过分析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产生原因及采取控制事故措施,将会大大降低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为煤矿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机电运输设备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因此,分析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安全

一、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

1.安全基础工作薄弱

安全可靠性差 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确实比较困难。因业务培训难以组织或组织的成效不大,从而使工人不能得到很好的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2.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

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3.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

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4.作业人员文化程度

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技術不娴熟、缺乏安全意识、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据统计,17起机运事故中当事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了40%。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采掘一线电瓶车司机不稳定,农协工、农换工多,文化基础差,工作无长期打算,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二、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防治措施

1.以“安全第一”为中心

就是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要加强安全措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各级领导及一切生产部门,要把安全当作一项头等大事来抓。现在矿井的生产环节实行了岗位承包的形式,承包者的目的是谋求最大经济效益,常常忽视对安全的投入,设备带病运行,违章冒险蛮干,导致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因此,煤矿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全面协调各条战线上的各道生产环节,真抓实干,统一安全工作部署和目标管理,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为中心。

2.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避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进行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二是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定期请典型事故的家属做报告,以引起职工思想上的共鸣。

4.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

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5.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6.加强井下防排水装置

矿井必须配备3台水泵,水仓、泵房机电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78条规定。主要排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泵必须配备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工作水泵必须保证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水管必须配备工作和备用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备用的水管能力应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以及检修水泵相适应。对存在隐患的矿井,可另行增建抗灾强排能力泵房,应每年进行1次性能测定。

三、结束语

总之,要抓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工作,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没有监督所起的作用,就会出现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只注重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还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保证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安全进行,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李小军.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防范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 第26期.

[2]靳聪.有效避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 第22期.

[3]孙继平.煤矿机电及运输事故防治的紧迫性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1年 第04期.

猜你喜欢
煤矿机电安全
煤矿机电管理中常见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