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2015-10-21 19:51黎旭乾全守波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黎旭乾 全守波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跟骨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探究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取某医院在一段时间内的60例跟骨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年龄在18——50岁,随机平均分为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一组,另外一组采用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临床实验,并进行周期性的观察和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在同样的周期时间内在麻醉过程中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以及患者运动阻滞时间等参数。结果 采用坐骨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的一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以及患者运动阻滞时间分别为:均比采用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的一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以及患者运动阻滞时间更长。结论 采用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的方式在跟骨手术中比单独采用坐骨神经阻滞的方式更优,对于跟骨手术患者在镇痛以及术后运动能力恢复方面的作用都更为的明显。

【关键词】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 跟骨手术 起效时间 镇痛维持时间 运动阻滞时间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02-01

神经阻滞方式在許多手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跟骨手术也不例外。跟骨手术有多种类型,主要分为:在麻醉后气囊止血带下进行的骨圆针撬拨复位及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和骨移植手术;关节融合手术;跟骨截骨手术等。而股神经阻滞,作为神经阻滞中重要的一个类型,主要方式采用神经刺激定位仪可以通过股四头肌随刺激仪发出的脉冲抽动,一般刺激量在0.3~0.5mV为佳,通过注射药物可以造成股神经损伤,主要适用于股前和小腿内侧皮肤的知觉障碍或异常、内收肌群部位的疼痛痉挛、萎缩、麻痹、膝关节中重度疼痛性疾患、小腿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以及小儿术后疼痛等症状。而坐骨神经阻滞:主要方式是对患者于患侧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顶点连线中点向下约3cm处进行扎针并注射药物,主要应用于性坐骨神经痛如椎间盘突出压迫所致者以及腰部硬膜外阻滞或骶管阻滞等。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这种方式,很好的结合了这两者阻滞方式的特点,能够在跟骨手术中对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疗效更为的明显,因此其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医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某医院从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月1日时间段内的跟骨手术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组(1组)和单独采用坐骨神经麻醉组(2组),其他治疗手段都保持一样。

1.2 治疗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先进行一般的常规监测和检查,建立静脉通道。1 组静脉慢注咪达唑仑2mg、舒芬太尼5ug,采用神经刺激器和100mm绝缘的短斜面刺激针,行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3%罗哌卡因20——30ml,股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3%罗哌卡因10——15m,股神经阻滞可以采用神经刺激定位仪,通过股四头肌随刺激仪发出的脉冲抽动来进行阻滞,坐骨神经阻滞则对患者于患侧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顶点连线中点向下约3cm处进行扎针并注射药物;2组则静脉慢注咪达唑仑2mg、舒芬太尼5ug,采用神经刺激器和100mm绝缘的短斜面刺激针,进行坐骨神经阻滞,然后在一个时间段里面,定期对1组和2组的患者均进行临床表现的观察。

1.3 疗效评价:根据临床实验过程中对1组和2组的患者记录的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以及运动能力阻滞时间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对治疗疗效和方案进行有效的评估。

1.4 统计分析:采用 SPSS 20.0数学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在保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病种及合并症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即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两组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起效时间(min,,x±s)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 完善时间 持续时间1组 30 7.2±2.8s 21.1±10.0s 610.3±132.3s2组 30 10.2±3.0s 25.2±8.9s 340.2±113.3s表2 两组患者镇痛时间(min,,x±s)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 完善时间 持续时间1组 30 6.3±2.4s 18.5±8.0s 540.2±82.7s2组 30 12.1±3.9s 25.4±7.3s 290.5±93.2s表3 两组患者运动阻滞时间(min,,x±s)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 完善时间 持续时间1组 30 17±5.4s 22.1±10.4s 110±32.2s2组 30 10±3.3s 25.3±7.7s 240±53.1s3讨论

从临床实验结果可以直观的了解到:1组(采用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方式)患者临床在起效时间、镇痛时间以及患者运动阻滞时间上面都明显的比2组(采用坐骨神经阻滞方式)患者的更短,这充分表面,无论是在麻醉过程中阻滞方式的起效速度还是在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镇痛以及持续性上面,采用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方式比坐骨神经阻滞方式更优。因此,在跟骨手术过程中,采用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的方式效果更为明显有效、方案更优。

参考文献

[1]彭建光、沈惠良、曹光磊;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初探[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年31期

[2] 王建国、高铁梅、许更宇、王权君、吴冰清;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年04期

[3] 徐宏伟、张兰、苏丽、王泉云;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05期

[4]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D].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