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5-10-21 19:51张柯伟刘月平刘彩芹白俊利鲁连记周景富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张柯伟 刘月平 刘彩芹 白俊利 鲁连记 周景富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132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各66例,微创组患者接受微创手术治疗,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于手术后1个月、3个月采用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微创组病死率为3.03%低于传统组的27.27%,微创组患者术后Kamafsky评分逐渐增高,高于对照组同阶段的评分,统计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46-01

脑出血是脑实质内急性的自发性的出血过程,其最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1-2]。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存在较多争议,目前内科多采取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改善细胞代谢等保守治疗方法,外科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是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却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一直是脑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外科常[3-4]。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和应用,笔者将微创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66例患者的治疗中并与采用传统手术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2例,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47~66岁,平均(55.9±12.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2h。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5],并经头颅CT 或MRI检查证实。其中清醒52例,嗜睡33例,浅昏迷28例,深昏迷19例。其中内囊出血55例,基底节区出血38例,壳核出血17例,丘脑出血22例,其中10例破入脑室,出血量30~40ml。将入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各6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做好手术和抢救准备。

1.2.1 微创组手术方法:通过CT对病灶进行定位,标记手术切口,选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从头表穿刺点沿确定好的穿刺路径以电钻为动力钻透颅骨达到血肿穿刺靶点,选择直径合适的吸引管对血肿进行吸除。较大较硬的血肿先电凝碎化,再进行吸除,同时严格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管。

1.2.2 传统开颅组手术方法:通过CT对病灶进行定位,开大骨瓣,切开脑硬膜,直视下切开皮层缓慢进入血肿腔,直视下清除血肿,严格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管,根据脑压情况选择是否去除骨瓣。

1.3 疗效评定 观察2组病死率,手术1个月、3个月采用Kamafsky行為能力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证明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有效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1~3个月,微创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3.03%;传统组死亡18例,病死率为27.27%;微创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对2组患者的行为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微创组术后1个月、3个月Kamafsky评分均高于传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2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Kamafsky评分情况比较 ( X±s)

组别 例数 1个月后评分 3个月后评分微创组

传统组 66

66 56.56±9.68*

46.35±7.45 65.56±8.25*

53.26±8.65 注:和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形成可分3个阶段,即第一阶段血肿形成期,一般在发病后6h以内;第2阶段水肿形成期,多在出血后6~48h;第3阶段即水肿加重期,出血2d后,出现周围组织的变性、坏死、出血等继发损害,而且血肿和水肿的占位效应更加明显。因此要在出血后6~24h内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同时阻止血肿分解产物的毒害作用而引起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

传统的开颅手术对机体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对脑组织和周围组织损伤较大,易遗留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影响较大,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尤其是对老年患者、体质较差或有较重疾病的患者要慎重进行手术,以免发生危险。微创血肿清除术在CT引导下进行定位手术,精确度高,对机体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止血彻底、清除血肿完全彻底,避免对周围组织的继发性损害,并发症少。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创组病死率为3.03%,低于传统组的27.27%,微创组患者术后Kamafsky评分逐渐增高,高于对照组同阶段的评分,统计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以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雷阳 李雷雷.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现状及疗效评价[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35(9): 1301-1303.

[2]杜向阳 桂明 韩飞 等.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安徽医学 2009, 30(11): 1312-1314.

[3]王爱平,张小林,朱遂强,等.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9(4):185-187.

[4]黄华东,黄海能,邓元央,等.三种微创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2):47.

[5]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