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5-10-21 19:51沈延兴付永洁田俊峰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沈延兴 付永洁 田俊峰

【摘要】 目的 探討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抢救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46例患者给予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取复苏体位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好, 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的管理效果, 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急危重症;呼吸阶梯性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53-02

急危重症患者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患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严重外伤或者多种内科疾病综合影响而导致的。急危重症患者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 患者常常会因为呼吸功能障碍而产生危险,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所以,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而言, 及时给予吸氧, 采取正确的呼吸管理措施是提高抢救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在于排除低氧血症, 避免患者发生呼吸能够障碍, 使患者的呼吸恢复正常[2]。近年来, 本院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1例, 年龄46~75岁, 平均年龄(53.6±3.2)岁, 其中创伤患者24例, 非创伤患者22例, 13例呼吸心搏停止, 有11例濒死状态;观察组男26例, 女20例, 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54.6±4.2)岁, 其中创伤患者25例, 非创伤患者21例, 11例呼吸心搏停止, 12例濒死状态;所有患者在发病之后都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临床症状, 排除有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抢救方法进行治疗 依据临床医师的治疗经验对急危重症患者采取相应的复苏体位, 把患者呼吸道的呕吐物清除干净, 避免发生窒息,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鼻导管输氧等呼吸支持抢救方法。

1. 2. 2 观察组患者给予呼吸阶梯性治疗 第一阶段主要为: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复苏体位,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 其他患者可以采用侧卧复苏体位;采用仰头抬颏法将患者的气道开放, 并把患者呼吸道及口中的异物清除干净, 避免发生窒息, 如果患者戴有假牙, 应及时把患者的假牙取出, 以防止脱落阻塞气道;对患者进行胸背按压, 胸背按压方法可以引起胸廓运动, 有利于气体的交换, 气道开放之后患者可以自主的呼吸。如果患者仍然有呼吸功能障碍则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治疗, 第二阶段主要是给予患者鼻塞、鼻导管吸氧等治疗, 因其具有给氧充分的特点, 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予患者下呼吸道支持疗法, 对于有心脏骤停及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 这样可以保证患者通气顺畅, 给药也方便。经过第二个阶段的治疗之后患者的呼吸功能仍然没有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 则可以进行第三个阶段的治疗,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气管切开等方式治疗, 如果一些情况比较危急的患者来不及行气管切开, 可以行环甲膜穿刺进行急救[3]。如果患者呼吸功能障碍依然存在, 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现象的患者给予呼吸机吸氧, 它在抢救呼吸衰竭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2 结果

2. 1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所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的比较 观察组复苏体位、气管切开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危重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 患者在发病之后常常会出现低氧血症,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呼吸困难、有呼吸功能障碍等症状。因此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抢救措施, 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由内科疾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一般会选择以原发病为主的呼吸支持技术, 医师依据临床经验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 以防止盲目选择而带给患者伤害, 降低风险。而由外科疾病引起的急危重症一般是根据患者受伤的部位来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 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都应该先把患者呼吸道中的异物或者呕吐物清除干净, 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 选择正确的呼吸支持方式对患者而言有重大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取体位复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而且观察组复苏成功率及呼吸稳定所需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这说明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的抢救成功率高, 能尽快改善患者的症状,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好, 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的管理效果, 患者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章华.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1, 20(20):127-128.

[2] 黄镭.急危重症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4, 21(19):145-147.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