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2015-10-21 19:51边玉玲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中医治疗

边玉玲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20例冠心病患者中,显效110例,占91.7%,有效8例,占6.7%,无效2例,占1.6%,总有效率98.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 治疗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85-0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古称胸痹,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虚实夹杂的本虚标实证。临床表现随个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论治时视病情变化而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同治,使心胸之陽舒展,血脉运行畅通。治本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之法;治标则以祛寒、豁痰、活血等法。总之,要辩虚实、明标本进行补虚或泻实,或标本兼顾,进行辩证分型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对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8.2+-2.6岁。病程1―8年。心电图检查:慢性冠脉供血不良7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6例,心律失常32例。

1.2 临床表现

1.2.1 气阴两虚者16例胸闷心痛,短气,神疲乏力,心烦失眠,眩晕,汗出,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促或代。

1.2.2 心阳虚脱者12胸痛剧烈,胸闷气短,面色苍灰,焦虑不安,四肢厥冷,冷汗不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苔白滑,脉微细或结代。

1.2.3 痰浊闭阻者18例,主要表现为胸闷重而心痛不休,体胖痰多气短,口干苦或痰稠,恶心,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

1.2.4 气滞心胸者52例,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紧或结代。

1.2.5 心脉瘀阻者22例,主要表现为心痛如刺,剧烈难忍,胸闷心悸,面唇青紫,舌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或结代。

1.3 方法

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对气阴两虚者,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方剂为,夜交藤18g、茯苓10g、白芍10g、郁金15g、五味子12g、丹参10g、麦冬8g、何首乌13g、太子参25g。水煎服,每天服用一剂。(2)心阳虚脱者,治以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养心定志。方剂主要为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菖蒲8克,远志8克,炙甘草5克,桂枝8克,小麦10克,大枣5枚,丹参10克,佛手8克,龙骨15克,珍珠母15克。水煎服,每日1剂。(3)痰浊闭阻者,治以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治疗方剂为陈皮8g、薤白10g、枳壳15g、瓜蒌10g、桂枝12g、半夏8g、石菖蒲13g。水煎服,每天一剂。(4)气滞心胸者,治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治疗方剂为延胡索27g、陈皮12g、桔梗8g、生黄芪16g、广地龙14g、生蒲黄15g、檀香12g、酸枣仁10g、赤芍药12g。水煎服,每天一剂。(5)对于心脉瘀阻者,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治疗方剂为丹参13g、桔梗10g、枳壳8g、川芎12g、当归尾10g、桃仁12g。煎服,每天一剂。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医新药I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改善:疼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与治疗前相同。

2 结果

对12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辨证施治法进行治疗后,显效110例,占91.7%,有效8例,占6.7%,无效2例,占1.7%,总有效率98.3%。临床疗效显著。

3 讨论

中医学将心肌梗塞称为“真心痛”,心绞痛称为“厥心痛”、“胸痹”。人体血脉主要依靠心脏正常的功能来运行,此功能被称为为“心气”,如果气血运行正常,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就正常。如果气血在经脉中发生阻滞,就会发生“气滞血瘀”的病症。如果气滞血瘀发生在心脏,就会出现心痛等症。该病多为气血不足,阴阳亏虚、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等引起。临床表现多见不足和虚损的症候。因此,用中药治疗时多用补益气血,滋阴补阳之类法则治疗。“扶正祛邪”原则指导下,先切除诱发、加重的因素,根治本身的病患。祛邪以活血化瘀,温通心阳,豁痰通络,理气宽胸,化湿通络,清除痰热为主。

引发冠心病的原因很多,中医理论认为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1)饮食失节:平时饥饱无常或常吃肥腻之物,将会损伤到脾胃器官,导致器官无法实现正常运转,进而影响到人体气机,无法有效将浊气排出,出现气机郁滞以及阻渴胸阳现象,从而引发冠心病。(2)肝肾亏虚:心阴、心阳不足或年老体弱,时间长了可累及肾,出现血脉不畅,出现心绞痛。(3)气虚血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靠“气血”在经脉中运行。气血不足,心脉失于营养,导致疼痛,则心脏病变,从而引发冠心病。(4)七情内伤:由于忧思哀怒,心肝之气郁滞,血脉运行不畅而导致心绞痛。(5)寒暑犯心:暑热或寒冷之气侵犯心脏,造成心气耗伤或气血凝滞而出现心绞痛。

引发冠心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应视病因给予辨证施治。本文中的方剂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缓解心脏疼痛的作用,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建宇,李彦知,范竹雯,郑绍明,许继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5(11):1031-1032.

[2]高俊杰,王肖龙,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15(4):145―147.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