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2015-10-21 19:51马树奇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马树奇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5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 657.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74-02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它具有难治疗的特点。为研究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5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5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

实验组27例患者: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35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8±1.67)岁,病程为2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为(3.22±1.09)年。

对照组27例患者: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4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1±1.77)岁,病程为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为(3.54±1.11)年。

经血液以及影像学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液系统、新陈代谢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均正常良好,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较小(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先以球头探针探查患者的肛内,沿着主管道向前检查。待球头探针拉出肛外的时候,将口间组织切开,切除瘢痕部分和坏死部分。用橡皮筋将探针固定扎实,并且切口应被制作成V字形状[1]。

实验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先检查患者支管道的位置以及走向,可以用美蓝注射或者直肠指诊的方法进行检查。再作一长度约为2.5厘米的人造外口于肛门后位置。再将探针置入人造外口进行探测,主管道需呈现V字形状,橡皮筋将高位管道处的探针固定扎实。直观外口再作一切口,切口呈现放射状,主支管通畅后,将其切口结扎,并且主管切口与支管切口的距离保持在3厘米左右,这样换药或者对切口进行冲洗均非常方便。将切口修整后,止血,包扎[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层次。肿痛部位消失,创面完全愈合视为显效;肿痛情况有所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创面未完全愈合视为有效;症状无改善视为无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采用评分制进行测量,若手术前后的变化差异较大说明肛门功能受损较大。

1.4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两组之间均数比较则采用t 检验,以(X±s)表示;组间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从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有效数为26例,占患者总数的96.29%,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数为21例,占患者总数的77.78%,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一所示。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有效率(例,%)实验组 27 15 11 1 26(96.29%)*对照组 27 8 13 6 21(77.7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术后的肛肠学测定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二所示。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分)

组别 例数 直肠静息压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压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实验组 27 1.58±0.291.52±0.28* 11.52±0.87 11.38±0.76* 15.69±1.05 15.39±1.20*对照组 27 1.59±0.301.09±0.84 11.54±0.788.23±0.13 15.66±1.2111.24±1.1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肛瘘属于直肠疾病中的一种,在肛肠疾病中它的发病率占了4.15%左右。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难度系数较大,并且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深部死腔、管道弯曲、病变位置较高等特点,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如何有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疾病已经成为临床上一重要的研究方向。

进行肛瘘手术有四点是极其关键的:(1)清除并切掉所有的瘘管部位。(2)如何寻找内扣并进行正确处理。(3)科学规范处理肛门的括约肌。(4)对创口进行引流作用[3]。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佳萍.评价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4,(13):150-151.

[2] 黄厦鸣.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4,(15):261-262.

[3] 林军,叶细杰,林晓燕等.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4):237-239.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