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015-10-21 19:51周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应用

周佳

【摘要】目的:对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剖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所收治的120例达到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测定的诊断标准的脑血管患者作为实验组,然后并选取80例同一时期来我院做健康体检,且各项指标均正常人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在同性半胱氨酸的浓度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中测定的结果为(24.37+2.58)μmol/L,脑出血组测定的结果为(23.72+4.65)μmol/L,对照组测定的结果为(10.67+3.01)μmol/L,脑血管疾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过高是引起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血管疾病;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07-01

引言:脑血管疾病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引发的疾病,通常急性发病是我们日常最为常见的,且多在中老年身上体现,常出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症状。而且急性脑血管疾病一般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而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脑血管疾病检测的重要指标,它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其主要来自于日常进食中所吸收的蛋氨酸,是半胱氨酸与蛋氨酸新陈代谢所产是哪个的一种物质,而对于在蛋白质的合成也不参与,而在另一方面同型半胱氨酸能够引起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能力降低,血小板功能增强,从而导致血栓的出现,所以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不仅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更是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所收治的120例达到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测定的诊断标准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7例,年龄在43~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这些病患中脑梗死组有65例,脑出血组为55例,并且所选取的患者都没有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减弱等病症的出现。并且在近时间段内没有服用任何有影响检测的药物。并选取80例同一时期内来我院做健康体检的人员为对照组,且各项指标均没有异常现象发生。其中男性体检者42例,女性体检者38例,年龄在4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且没有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的病史。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对所需标本采集的检验者需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静脉血的采集,抽取3ml,并且在一个小时内快速送去检验,离心分离血清后,取血清上机进行测定,其所采集的标本无黄疸,溶血,以及脂血的现象出现。接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循环酶法对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进行测定。成年人的正常范围小于或等于15μmol/L,老年人的正常范围在15~20μmol/L。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数据用X表示,计数资料用t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脑梗死组中测定的结果为(24.37+2.58)μmol/L,脑出血组测定的结果为(23.72+4.65)μmol/L,对照组测定的结果为(10.67+3.01)μmol/L,脑血管疾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详细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脑血管疾病与对照组的Hcy的水平的情况对比

组别 脑梗死组 脑出血组 对照组例数 65 55 80Hcy(μmol/L) 24.37±2.58 23.73±4.65 10.67±3.01异常度(%) 41.37 40.72 5.21标注:对照组与脑血管疾病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3、结论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现如今我国最常见的死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的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每年8.6%的速度快速增加,抑制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防止病情更进一步的发展。就目前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同型半胱氨酸虽然与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无实质性的关系但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败血症与脑血管疾病有明显关系,是一种独立性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的将会促进血栓的形成,从而使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使患者的脑梗死现象更加严重。而动脉粥样化的形成也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加,让血管的弹性程度降低,从而引起患者的腦梗死。就目前,海内外均将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常规检查的指标,并且可以用来预知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通过上述表1的结果所显示,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的Hcy水平比对照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说明,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与脑血管疾病的出现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升高程度和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度成正比,所以降低人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是我国医师的最主要的任务。而遗传以及食物的营养是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最主要原因,由于胱硫醚-β合成酶和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酶的活性减弱,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症状出现。但患者的体内叶酸的浓度匮乏的状况下,将会使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增高。所以在一些肉类,绿叶蔬菜以及海鲜中的叶酸可以使血液中的高半胱氨酸的浓度降低,从而起到抑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在另一方面,当人们身体内所摄取的维生素B12,叶酸以及维生素B6不够,从而使维生素和叶酸的匮乏,造成人体内的高半胱氨酸的浓度升高,与此同时,人类的不良生活习性也将对生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有所影响,例如抽烟,酗酒,和食用脂肪过高的食物以及大量的咖啡我们都要尽量避免。

另我们的生体内也可以自动降解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一种可以从根本上阻止同型半胱氨酸的形成,是降低蛋氨酸的含量,如若想更好的使蛋氨酸的回收,我们体内需要充足的叶酸和维生素B-12。还有一种通过体外补充肌酸的含量,以减少体内的肌酸的含量,以此来降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

4、结论

综上所述,同性半胱氨酸的测定对脑血管疾病的预知和防治的意义重大,而有效控制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的含量是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越小,我们的身体就可以保持更加优质的的生化平衡,从而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史云峰,承解静,同性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3),47-48

[2]欧超伟,陈绍鹏,于秀娟,吕晓兰,同性半胱氨酸及叶酸检测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B],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243-244

[3]李建宁,窦怀玉,朱琳璐,朱恩泽,同性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B],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133-134

[4]张美华,徐清芳,韩晨鹏,同性半胱氨酸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B],中国社区医师,2013(10),183-184

猜你喜欢
脑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应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关系分析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脑血管疾病多层CTA与DSA影像诊断的对照分析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