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

2015-10-21 19:51王宁宋爱华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影响分析

王宁 宋爱华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进行二次妇产科手术时,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其的临床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具有剖宫产史进行二次妇产产科手术的120例患者,采用传统剖宫产手术患者设为A组,采用新型剖宫产手术患者设为B组,采用改良新型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设为C组,对A、B、C三组患者进行二次妇产科手术时的腹腔粘连情况以及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C组患者在二次妇产科手术盆腹腔粘连率显著低于B组和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率与A组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二次妇產科手术时,患者首次剖宫产手术使用方式对患者的手术起着关键性影响,改良新型剖宫产术是在传统和新型剖宫产手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成熟,对于患者接受二次妇科手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方式;二次妇产科手术;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28-02

生产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多样化,剖宫产的应用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女性的生产起着重要影响[1]。剖宫产对机体有着双面影响,采取的方式对于女性今后进行的二次妇科手术有着不同程度影响。为了研究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现选取具有剖宫产史进行二次妇产产科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具有剖宫产史进行二次妇产产科手术的120名产妇,随机平均分组,A名40例患者,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6.54±12.83)岁;二次手术类型:10名二次剖宫产,4名子宫切除,5名次全子宫切除,8名卵巢肿瘤手术,6名子宫肌瘤手术,7名宫外孕;两次手术相距时间1~8年,平均相距时间(3.78±1.25)年。

B组40名患者,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5.83±12.84)岁;二次手术类型:11名二次剖宫产,3名子宫切除,4名次全子宫切除,7名卵巢肿瘤手术,7名子宫肌瘤手术,8名宫外孕;两次手术相距时间1~7年,平均相距时间(3.31±1.12)年。C组40名患者,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4.73±11.53)岁;二次手术类型:9名二次剖宫产,5名子宫切除,4名次全子宫切除,6名卵巢肿瘤手术,5名子宫肌瘤手术,11名宫外孕;两次手术相距时间1.5~7.5年,平均相距时间(3.73±1.24)年。A、B 、C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A组实行传统子宫下段纵向切口手术,B组实行双侧髂前上棘下横向切口手术;C组实行改良新型手术,切口为Joel-Cohen,将表皮和脂肪层切开,将筋膜层剪开,分离与筋膜相粘的腹直肌,将腹膜剪开,推离膀胱顺着下方,最后逐步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二次妇产科手术盆腹腔粘连情况以及二次妇产科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

1.4评价标准

盆腹腔粘连分级标准[2]:组织完全无粘连为0级;组织间存在粘连,易分离、不出血为Ⅰ级;出现两处以上组织的粘连,粘连范围在40%以内,分离不易且轻微出血为Ⅱ级;出现大范围的粘连现象,范围大于60%,分离难且出血多为Ⅲ级;出现组织之间粘连严重,粘连范围大于80%。分离复杂棘手为Ⅳ级。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应当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X±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来比较组间,以p<0.05为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A、B、C组患者在二次手术盆腹腔粘连情况比较

C组患者在二次妇产科手术盆腹腔粘连率(62.50%),B组患者在二次妇产科手术盆腹腔粘连率(82.50%),A组患者在二次妇产科手术盆腹腔粘连率(100%),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二次手术盆腹腔粘连情况[n(%)]

组别 例数(n) 粘连分级(级) 粘连发生率(%) 0 Ⅰ Ⅱ Ⅲ Ⅳ A组 40 0 8(20.00) 11(27.50) 9(22.50) 12(30.00) 40(100)B组 40 7(17.50) 9(22.50) 12(30.00) 6(15.00) 6(15.00) 33(82.50)C组 40 15(37.50) 10(25.00) 6(15.00) 5(12.50) 4(10.00) 25(62.50)2.2A、B、C组患者在二次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C组患者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少于A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三组患者二次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 X±s]

组别 例数(n) 开腹时间(min) 手术时间(min) 开腹出血量(ml)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恢复排气时间(h) 术后切口感染率(%)A组 40 15.43±5.43 72.93±25.83 49.43±16.43 342.45±115.34 36.45±12.56 15(37.50)B组 40 12.45±4.53 61.54±21.56 39.45±13.54 253.44±84.63 28.45±9.43 7(17.50)C组 40 8.45±2.54 50.45±16.43 32.56±10.54 198.54±74.34 23.65±7.43 2(5.00)3.讨论

剖宫产手术最易并发的病发症是盆腹腔发生粘连,不同剖宫产方式造成的粘连的程度也不同,这也是影响二次妇科手术的主要因素。传统剖宫产的切口选择为纵向,需要对腹部的组织进行逐层打开和缝合,对自身的组织造成严重的刺激,引发不良反应发生,为粘连发生的创造条件[3]。新型剖宫产的切口选择为横向,与传统相比在各个方面均具有显著提高,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优越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型剖宫产手术上进行了改良,采用选用Joel-Cohen切口,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缩短手术所需时间;撕开的分层和皮下脂肪可以避免了对血管神经的伤害,降低撕开拉力带来的刺激,切口整齐,伤口对合容易,在短时间内进行生长和愈合,降低粘连发生程度[4]。

综上可知,剖宫产手术方式的影响在二次妇产科手术中有显著体现,改良新型剖宫产手术可以降低盆腔粘连发生情况,有利于二次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婷苏.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4):87,88.

[2]陈淑霞.三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2(11):857-858.

[3]苏卫贤.不同剖宫产术式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887.

[4]关艳华.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50.

猜你喜欢
影响分析
浅析公司资本制度改革对股东出资责任的影响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全面营改增对路局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