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单核增生细胞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研究

2015-10-21 19:51刘宁王珍惜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食源性李斯特

刘宁 王珍惜等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病原学上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已得到世界范围普遍的公认。近年来,如何分离和鉴定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近十年的各种该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作了系统综述,介绍了针对该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如显色培养基快速检测方法、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方法、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反转录-PCR检测方法、生物芯片,以期对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单核增生细胞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74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34-02

基金项目: 2014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410313027);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1410313027Z);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1],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该病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高达 20%~30%[2],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本文拟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等作系统介绍,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快速检测方法

1.1 显色培养基快速检测方法

显色或荧光鉴别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李斯特氏菌的β-D-葡萄糖苷酶和毒力因子PI-PLC酶,设计相应的底物,加入到常规选择性培养基中,利用酶对底物的分解,产生荧光或显色物质,使其菌落形态或颜色不同于其他李斯特氏菌和非李斯特氏菌,从而实现对李斯特氏菌快速定性鉴定和菌落数目快速定量。张淑红等[3]检测了显色培养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验证明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和选择性,是非常有价值的分离平板。

1.2 免疫学检测方法

1.2.1 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方法(ELISA)

早期起初人们采用简单直接的细胞计数法进行检测,运用细胞计量术对牛奶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但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很低,仅通过细胞计数的方法检测灵敏度无法达到。之后,基于抗原抗体的ELISA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中,用酶联荧光的方法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ELISA的方法虽然灵敏度较细胞计数方法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ELISA检测的结果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不能满足检测的要求。

1.2.2 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针对和学习前人的科学成果,人们在ELISA的基础上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4]。建立了以高度特异的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无害单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共同表位的单抗构建的快速酶免疫检测方法以及以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特异单抗为试剂所建立的快速检测方法[5]。国内焦新安等制备了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特异性单抗并研制了检测该菌的ELISA检测试剂盒,推动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的发展。

1.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3.1 反转录-PCR检测方法

在PCR反应中,死细胞的存在使得DNA扩增数要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实验结果的假阳性,分辨活细胞和死细胞对避免假阳性至关重要。反转录-PCR把m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通过特异引物扩增目标cDNA进行PCR,因其具有高度敏感性,被应用于检测具有活性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采用反转录-PCR的检测结果与一般PCR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但其反转录-PCR却有效地检测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菌。李晓红等[6]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对出口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传统检测方法确证,符合率达到100%,灵敏度高。

1.4 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主要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使样品检测、分析过程连续化、集成化、微型化。生物芯片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使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中的生物信息,它为食源性疾病快速检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王刚等正用含有小牛血清BSA(减少对其它菌的非特异性吸收)的SiO2包被的蛋白芯片对C11EG抗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一种IgG抗体)进行研究[7]。目前,应用于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的生物芯片技术还在研究中,但我们相信建立、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将成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的一个发展方向。

2. 展望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WHO关注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也是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中检测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随着多学科的交叉,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一方面向综合的方向发展,即集多种检测技术于一体的多功能、全自动化大型检测仪器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针对单个菌种和菌属的新型培养基、免疫试剂盒和分子试剂盒也会不断推向市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未来检测的方向都是向着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的检测方法的方向发展。相信随着对李斯特氏菌的全方位深入了解和认识,更方便快捷的检测工具会不断出现。

参考文献

[1] 吴清平, 李善志, 张菊梅, 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5, 15(7): 888-890.

[2] 沈晓盛, 郑国兴, 李庆, 等.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危害及其检测[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 30(8): 87-91.

[3] 張淑红, 吴清平, 张菊梅. 显色培养基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1): 43-45.

[4] 梁锐萍, 黄素珍, 胡慧强.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及其检验[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 21(11): 47-49.

[5] 焦新安, 刘秀梵. 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研究进展[J]. 肉品卫生, 1996, 11(1): 28-31.

[6] 李晓红, 蒋琴娣, 吴仲梁, 等. 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J]. 检验检疫科学, 2003, 13(6): 20-22.

[7] 王刚, 邱阳.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其快速检测[J]. 微生物学杂志, 2011, 21(1): 52-53.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食源性李斯特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需要警惕的“头号敌人”——食源性微生物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相关性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和单核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