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血常规在临床医学中应用

2015-10-21 19:51孙志永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应用血液

孙志永

【摘要】临床医学血细胞检验是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化验,也称为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是诊断血液病重要依据,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疾病鉴别诊断提供诊断依据。血常规是血液检验基本、常用、重要监测项目。

【关键词】血常规、血液、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37-01

1、 血常规检验临床意义:

血常规是临床基础检验项目之一,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检查等。血常规化验采血方法大多数是采集耳垂末梢血液,经过稀释滴入计算盘,在显微镜下计数血细胞数目。血红蛋白也称血色素,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褐色酸性血红蛋白,加入蒸馏水,与标准比色柱颜色相同,读到的液平面刻度数值,就是血红蛋白的克数。做血常规化验要进行血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大小、性状、形态,用计数器进行白细胞及各类细胞分类观察计数。

血常规成人红细胞数量为男性(4.0-5.5)10^9/l:女性:(3.5-5.0)10^9/l 。血红蛋白男性:(120-160)9/l;女性:(110-150)9/l;血小板100-300 10^9/l

临床上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的增减是平行的。

2、 使用血液分析仪测血常规:

血液分析仪随着医学发展普遍应用临床,代替显微镜检查血常规,具有细胞分类功能的血液分析仪是临床监测重要工具之一。使用血液分析仪,监测的血常规数值准确、可靠,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避免人为差错。要考虑到血常规检验中影响因素,在操作中严格控制。

2.1血标本采集方法:

為取得监测结果可靠、准确,必须要求有质量高的标本,这是取得检验结果高质量的关键一步。血常规检验获得结果准确,高质量标本基本要求就是保证各项细胞的完整形态。

采集标本:经常使用的采血途径是末梢毛细血管和静脉采血。据资料报道采集静脉血液标本可靠。采集手指末梢血是毛细血管和静脉血差异最小血样。和静脉血比较,手指末梢血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差,测得白细胞计数略高,血小板计数会略低。应用血液分析仪监测血常规时,大多数学者建议采集静脉血。

标本抗凝:

血常规检验血样要经过抗凝处理,种类多样的抗凝剂中,EDTA盐此种抗凝剂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小,用于血常规检验合适。采集血液部位和生理因素影响血样监测准确性。影响血样质量因素是血液和抗凝剂比例。血液成分占比例高,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微凝血块过剩,化验数值也会有偏差。血液经过EDTA抗凝,白细胞形态改变,改变程度和时间及EDTA浓度有直接关系。EDTA合适浓度与血液比例是1.5毫克/毫升,血样少,EDTA浓度为2.5毫克/毫升,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崩解成为正常血小板大小碎片,这样测得血常规数值及血细胞计数会有错误结果。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时特别重要。

静脉血和末梢血都可以用抗凝剂成为全血标本,全血标本没有稀释液,标本稀释影响小。末梢血抗凝标本抗凝剂和血液达到合适比例很难。

有专家建议,制备全血标本,使用定量的含有EDTA盐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多数标本稀释液中含有抗凝剂,在一定量稀释液中直接加入微量静脉血可以制成预稀释标本。

2.2标本稀释:

血液由血细胞及血浆组成的红细胞粘稠混悬液。在进行细胞计数时,无法直接计数,血液经过合适准确稀释后进行血细胞计数。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重要指标之一。检测时将血液稀释在稀释液中为稀释标本(比例为1:N),流动方式测出一定量(V)稀释标本内血细胞数(T),计算出血液中细胞浓度(L):L-T×N/V。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准确稀释倍数一般为RBC.PLT稀释比例为1:10000至1:3000;WBC.HGB稀释比例为1:250,血细胞检测重要因素是准确稀释倍数和稳定的测量容量。稀释倍数低,缺陷是细胞排队经过传感器的重合;倍数大,测量容器内血细胞数量少,会影响血液细胞检测准确度。

2.3标本存储:

用EDTA抗凝静脉标本因时间和浓度不同,血细胞形态受影响。在标本收集后5分钟内或半小时至8小时内检验,测得最佳结果。检测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准确数据,标本在2度-8度温度下可以防置24小时。未获得血常规检验准确数据,实验中每一个步骤严格操作规程执行。

3、血常规在临床医学中应用:

外科中应用:患者有外伤急性大出血时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在1-2小时快速增高达(10-20)10^9/l,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失血量有关系。

内科中应用:感染急性炎症中性粒细胞增多是最常见原因,尤其在化脓性球菌引发感染,轻度感染白细胞总数可以在正常范围或稍高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血常规中RBC、HCT、HGB、 MCV、MCH、MCHC是贫血类型的参数。

儿科中应用:幼儿出生后几周内,都经历过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和红细胞压积减少的应激改变。

妇产科中应用:女性妊娠期,从10周起血液量增加30%,血浆量增加40%,按照WHO推荐妊娠期间血红蛋白不低于1109/l 生产后不小于1009/l,都为正常分娩。

小结:血常规是诊断血液病重要依据,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疾病鉴别诊断提供诊断依据。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血常规是血液检验基本、常用、重要监测项目。检验要准确无误,避免人为差错,严格操作,能提高诊断率,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高丽娟;;血液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J];哈尔滨医药;2011年04期

[2]杜之涛;;浅析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01期

[3]袁丽萍;;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23期

[4]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年02期

[5]王美瑞;;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4期

[6]罗来主;余建华;郭海燕;;末梢血与静脉血分别在同一仪器上作血细胞计数的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03期

[7]陈玉美;;强生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结果的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12期

[8]褚静英;羽晓瑜;陆玉霞;徐廷云;孙中文;徐文慧;;网织红细胞镜检法与全自动法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2010年11期

[9]唐菁娟;;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猜你喜欢
血常规临床应用血液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