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早期临床病变的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2015-10-21 19:51刘松涛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刘松涛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冠心病早期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血管知识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冠心病早期病变给予综合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血压及生活质量(M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冠心病、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冠心病早期病变患者采取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延缓及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健康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早期临床病变;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45-02

所谓冠心病早期临床病变主要是指患者已经具备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或者是某些明显的症状,但是通过如果通过冠脉CT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不会明显的发现冠脉动脉狭窄,或者是其狭窄的程度没有达到冠心病患病的要求。相关数据显示,冠心病早期病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非常高,甚至比冠心病末期的死亡率还要高,因此需要对早期临床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尤为重要,正是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展了此次研究。参与本研究的共有60名患者,都属于早期病变冠心病患者,研究人员通过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等多项综合干预的方式,发现临床效果非常好,其具体过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共选取了120名患者,这些患者均患有早期临床病变冠心病,其中有68名属于男性患者,而有52名属于女性患者,其中最小年龄患者有40周岁,而最大年龄患者有65周岁。研究人员为了公平起见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120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60名患者,另一组是对照组60名患者。上述患者之所以能够入选,主要是因为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每位患者的冠心病早期临床病变因素都要超过1个,比如吸烟以及年龄偏大等,或者是血脂异常以及肥胖等症状;其次,使用相关医疗设备检查并没有显示出严重的动脉狭窄。没有参与该研究的患者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首先,某些患者已经明确确诊其患有冠心病,并且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介入治疗,同时患者还伴有短暂脑缺血以及脑卒中等到病症;其次,有些患者心律及其不正常;或者心脏扩大;再次,有些患者患有严重贫血症,而有些男性患者则患有甲状腺疾病;第四,某些患者肾、肝等存在缺陷,第五,有些患者意识模糊,或者精神不正常,还有患者属于急性感染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研究人员告知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知识,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治疗方案一直保持不变,研究人员一直跟随其进行访查1年。

研究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之后,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中所做出的综合干预的规定,对伴有血压、血脂以及血糖都不够正常的患者进行控制,尤其是某些危险因素,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尤其是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样也进行随访1年。两组患者在随访完成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MS评分法对干预前后冠心病发病风险给予评估。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 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依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通过x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压对比

通过数据显示研究组主要是利用综合干预方式进行干预之后,更显数据显示都明显的强于对照组,这两组患者所得到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用来作为参考数据。其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血压以及MS评分对比

2.2两组冠心病患者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冠心病、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冠心病患者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为1.59%,农村为0.48%,合计为0.77%,呈上升趋势。冠心病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然而,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趋势。得益于60~80年代美国所进行的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努力,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和改进心肌梗死的治疗。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10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该病症发作突然,危害性大,冠心病心肌缺血可以导致恶性心律失常而致死.大面积的心肌梗塞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而致死,反复慢性心肌缺血业可以使心机不断纠;死,然后发生严重的心力衰竭而致死。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冠心病的出现并不是由一种病症引起,而且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两者共同作用而引发。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患者初期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此外,还有可能会产生冠状动脉硬化,其发病概率非常大。研究人员利用综合干预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干预,比如要求患者戒烟、控制血脂以及血压等,研究结果发现,利用综合干预之后,患者患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发病概率大大降低,通过MS检测之后,发现各项指标明顯下降,这足以证明冠心病大大缓解,并且研究人员利用综合干预方法之后,冠心病以及短暂脑缺血也呈现出了明显降低的趋势,从中可以发现利用综合干预的方法来对冠心病早期临床病变的控制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冠心病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还有很多患者因为对冠心病的认识不足,所以很多早期患者都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致使冠心病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的人们,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以及文化素质不高,所以致使该种病症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还有些患者对自身的约束力不足,尽管明白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引发冠心病,但是依然没有将其改掉,所以医疗人员首先应该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对此病症的认知程度,并且告知患者冠心病的危害性,以使患者自觉的改掉生活不良习惯,这对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夏小琦,杨成明. 无创动脉僵硬度检测对早期诊断心血管病的意义[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9(03)

[2] 蒋捷,霍勇. 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策略[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03)

[3] 焦溥蕙. 冠心病的预防策略[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07)

[4] 刘静,赵冬,王薇,吴桂贤,曾哲淳,刘军,秦兰萍,孙佳艺,吴兆苏.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与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结果的比较[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02)

猜你喜欢
综合干预效果观察
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综合干预效果的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的影响
综合干预对青年人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