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2015-10-21 19:51王楠楠吴红靖车飞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帕罗西汀抑郁症疗效观察

王楠楠 吴红靖 车飞

【摘要】目的 对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中的疗效进行研究、讨论,以供医学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再给予帕罗西汀进行临床治疗。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抑郁状况进行评分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变化差异较为显著,且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罗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有其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帕罗西汀;脑卒中;抑郁症;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66-02

据相关的临床医學调查显示[1],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现象较为常见,且发生率甚至可达到50%,即50%的脑卒中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抑郁表现。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会大大严重增加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及时的临床抑郁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帕罗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中的疗效进行研究、讨论,以供医学参考。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有49例患者,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45~7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60.37±7.61)岁,病程在3~10个月之间不等,平均病程为(5.33±2.66)个月;观察组中有51例患者,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43~7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60.35±7.62)岁,病程在2~10个月之间不等,平均病程为(5.31±2.65)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因此,2组之间可以进行组间数据良性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再给予帕罗西汀进行临床治疗。具体的治疗措施,如下。

1.2.1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性的康复治疗,如:协助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并对患者的运动技巧进行指导。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练习绑鞋带,抓捏食物等[2]。

1.2.2观察组:患者每日口服帕罗西汀药物1次,每次服药的剂量保持在20mg,治疗疗程定为3个月。

1.3观察项目 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抑郁状况进行评分测定。所得数据越低,则代表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低,该组的治疗方式越佳。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A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若P<0.05则认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变化差异较为显著,且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观察项目对比表

组别 治疗前(分) 治疗后(分)观察组(n=51) 27.55±5.67 13.61±5.01对照组(n=49) 27.91±5.73 25.91±5.63注:p<0.05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中。尚未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做出明确的阐述,但有相关的临床医学专家表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引发与患者大脑内部的甲肾上腺素和5- HT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密切的相关性[3]。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长期性精神抑郁、低落或焦虑,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失眠,食欲下降等。因此,脑卒中后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以三环抗抑郁剂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其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大,会大大增加对患者大脑内部损伤的机率,因此,该种药物并不是最佳的治疗措施。而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帕罗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还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速度,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性。

根据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变化差异较为显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平均抑郁分数为(27.55±5.67)分,而治疗后的分数为(13.61±5.01)分,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平均抑郁分数为(27.91±5.73)分,而治疗后的分数为(25.91±5.63)分,这也由此证明了,帕罗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是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的。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有其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忠元,宋洋.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P物质、神经肽Y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48-2149.

[2] 杨诚,陶世武.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4):398-400.

[3] 侯枭,冯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134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13):1566-1567.

猜你喜欢
帕罗西汀抑郁症疗效观察
帕罗西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抑郁症42例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酒依赖患者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对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和丙戊酸钠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