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5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21 19:51吴宠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泮托拉唑奥美拉唑

吴宠立

【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24h内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h内出血量分别为(254.78±31.20)ml,(160.34±22.86)ml;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h内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可显著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止血效果,且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

【关键词】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出血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81-02

消化道溃疡出血属于内科常见急重症类型之一,多由胃十二指肠溃疡诱发,约占消化道出血总发病例数65%-70%[1-2]。消化道溃疡出血多发病急骤,如不及时有效止血,临床死亡率极高。本次研究选取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24h内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探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均经胃镜探查止血后确诊。入选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为(45.20±5.7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为(45.17±5.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均给予禁饮禁食,输血、营养支持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对症干预治疗;对照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40mg/次,每12h一次;试验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80mg/次,每12h一次。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治疗后24h内溃疡部位出血量;②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包括头晕、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等,计算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后3d内溃疡部位出血停止;②有效,治疗后5d内溃疡部位出血停止;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出血停止判定标准为无呕血、黑便,大便潜血试验阴性及胃镜下未见无出血[3]。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选择Epidata3.10和SPSS 16.0,统计学方法采用成组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00%(39/50),94.00%(47/50);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对照组 50 13 26 11 78.00试验组 50 20 27 3 94.002.2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内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h内出血量分别为(254.78±31.20)ml,(160.34±22.86)ml;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h内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0%(3/50),8.00%(4/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头晕 消化道反应 白细胞减少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 50 2 0 1 6.00试验组 50 1 3 0 8.00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短期内出血量巨大,出血迅速,且再出血几率高,给有效止血带来极大困难。已有研究显示,胃酸浓度过高可有效延长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酶原激酶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不利于溃疡部位止血。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均属于苯丙咪唑类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胃酸分泌水平,提高胃部pH值,从而解除内环境对于机体凝血系统干扰作用。但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泮托拉唑人体生物利用度约为75%,远高于奥美拉唑的45%,故静脉滴注后起效时间更短,更有利于早期彻底止血。

本次研究结果中,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后24h内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提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在改善消化道症状体征,减少溃疡部位出血方面效果优于奥美拉唑;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证实泮托拉唑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

综上所述,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可显著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止血效果,且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

参考文献

[1]方卫利,黄富宏,严明权,等.5 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17):39-40.

[2]郑银坤.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6例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10,50(8):97- 98.

[3]陶立生,张振玉,汪志兵.泮托拉唑与其他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对照研究Meta分析[J].天津医药,2009,37(4):268-269.1623.

猜你喜欢
泮托拉唑奥美拉唑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生长抑素、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治疗癔球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