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疗效观察

2015-10-21 19:51赵海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康复期脑卒中心理护理

赵海林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心理护理后康复效果的观察。方法将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78例脑卒中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分别对脑卒中病人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脑卒中病人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期;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79-01

脑卒中的心理护理脑卒中的病人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病人康复效果,而且有些会导致疾病的再次发作,阻碍日后的肢体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感觉能力、语言能力的康复,所以做好脑中风病人的心理护理对康复至关重要[1]。本文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6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脑梗塞与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过后均有偏瘫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无意识障碍,年龄50-60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分别对脑卒中病人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2心理护理

2.1针对孤独、忧郁、悲观自怜型病人病人患病后离开家庭和工作单位住院接受治疗,接触了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孤独感,且患病后长期需要别人帮助,有自卑感,不愿接触外人。家庭成员要充分理解病人的这种心理,用和蔼的态度多鼓励安慰病人,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转换不良心境。必要的说教,适当与他人交流,且亲戚朋友应多给予鼓励,与病人共同分析治疗前景,给予恰当的保证,对战胜疾病非常有利。

2.2针对被动依赖型病人由于脑卒中病人致残率高且后遗症时间长,病人受到家庭和其他人员(社会)的关心和照顾,通过自我暗示(认为按摩患肢的被动治疗应由医务人员或他人替代完成)病人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在治疗期间,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不愿自理,变得被动依赖、顺从、情感脆弱。此时,应向病人解释现在病情,以及协助病人自己参与肢体功能锻炼和掌握自我护理。自理行为往往取决于周密、细致的判断,但病人常常使这种判断出现偏差,这一判断的偏差可能会影响病人的自信而加重依赖心理,使一些治疗性自我护理难以执行。同时有些治疗性自我护理虽然对康复很有必要,但会给病人造成疼痛及不适,病人缺乏心理准备,也是不能顺利执行自我护理的原因。因此在指导病人进行一些自我护理时,要使病人对克服困难做好心理准备。

2.3帮助病人通过康复训练改变异常心态脑卒中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常伴有精神,心理或行为的异常表现,如怕死、怕残废心理,对康复缺乏信心、训练中毫无主動性,非常消极,爱发脾气,容易激动,还有的总认为别人嫌弃他,性格上也有异常表现。所以在康复训练中应随时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要鼓励病人对做任何锻炼要有耐心,他人绝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或歧视与着急的态度。一旦肢体功能等康复过程中出现细小的变化,应及时鼓励表扬从而使病人增加自信心[2]。

2.4维持情绪稳定情绪的稳定在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极为重要,脑卒中病人约三分之二的人不同程度地留有后遗症,如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精神异常等。为了使病人摆脱情绪的困扰,一方面要帮助病人自我解脱,如气功、听音乐,用放松疗法去想那些能够做的事情,减少接触生活中的紧张源,避免一些紧张环境;一方面要寻求家人和社会的支持,病人家属一定要有主动性,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家属对病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其病情的轻重,病人情绪的高低,决定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药物能否发挥良好作用也取决于此。所以宽松、温暖的家庭环境,满足病人的心理的需要,家属多关心探望病人,并提供一些良好的信息和经济支持,同时给予必要的安抚,多用关心的语言和鼓励的语言,遇事学会一些制怒的方法,尽可能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2.5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支持,以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使病人情绪稳定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心理支持通常包括一些积极的暗示、保证、疏导、环境改变、指导、解释、心理健康教育。在给予病人心理支持的同时应注意关注病人的心理需要,使病人感到自己受到“关注”,必要的宣泄,鼓励病人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觉,并且培养病人的兴趣,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减少孤独感,增加病人自我情感控制能力,有条件的可指导病人参加一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小组活动,以满足病人的平等和参与的心理需求。

3结果

①病人进食情况每餐进两主食或更好一点的。观察组36例,对照组22例。②病人的运动。在病后7-10天积极参与主动或被动运动的,观察组39例,对照组28例。③休息与睡眠能按时休息与睡眠的。观察组39例,对照组29例。

4讨论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躯体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数临床表现有偏瘫、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家庭生活秩序都可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脑卒中后的精神障碍并不少见,传统的方法只注重药物治疗,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殊不知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纠正其错误认知活动,科学地介绍脑血管病的防治知识,鼓励病人和家属培养起乐观、自信、自尊的心理状态[3]。要防止医源性影响,培养人道主义观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注意察言观色,发现患者的心理症结。针对有孤独、忧郁情绪的患者,用和蔼的态度,多鼓励安慰患者,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转换不良心境;针对被动依赖的患者,向其解释现在病情状况,激发患者本人参与肢体功能锻炼;关注病人的心理需要,使病人感到自己受到“关注”,鼓励病人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觉,进行必要的宣泄,鼓励患者培养一定的兴趣,增加患者自我情感控制能力,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有条件的指导患者参加一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小组活动,以满足患者的平等和参与的心理需求。通过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0-62

[2]王署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要求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11,17(9)

[3]韩钱艺,陈薅,宫友,等.个人中心疗法对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9,

猜你喜欢
康复期脑卒中心理护理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男性患者执行功能损害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研究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