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的护理

2015-10-21 19:51李蕊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危重患者护理

李蕊

【摘要】 对63例留置导管的危重患者进行系统的留置导管护理。提出对留置导管进行有效的导管护理,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保证留置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有效应用,为危重患者的有效治疗与护理带来方便,可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39-01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由于疾病救治的需要,危重患者常需留置各种导管,留置导管的正确维护与使用,为治疗与护理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确使用,必须做好导管的护理。我院ICU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危重患者63例。其留置导管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3例中,男32例、女31例,年龄28~85岁,平均53岁。脑出血32例,脑梗死23例,CRRT2例,肺心病3例,高位截瘫1例,格林巴利2例,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应病情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其中气管插管20例,气管切开12例,引流管8例,胃管58例,吸氧管63例,尿管58例。

2 留置导管的护理

2.1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护理

2.1.1 呼吸指标监测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重等设定呼吸机的相关参数,并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工作参数,正确实施机械通气。

2.1.2 牢固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并做好标记,防止移位或意外脱出,定时检查呼吸管路,保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

2.1.3 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如发现患者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咳嗽、有痰鸣音,即为吸痰指症;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均需更换吸痰管,每次吸痰前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管绝对不可再吸气道内的分泌物,以防止污染气管。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防止吸痰时间过长造成血氧饱和度下降,在吸痰前后给予3 min纯氧吸入。使用电动吸引器前要检查负压吸引器,吸引时压力不超过0.06 mpa。

2.1.4 机械通气时气道的通畅与湿化 机械通气时经常检查气管插管插入的深度及导管固定是否妥当,保持呼吸机管道紧闭、通畅。呼吸机管道特别是与气管导管连接处要始终低于气道口,及时倾倒储液瓶内的冷凝液,防止吸入气管内冷凝液;将呼吸机湿化器水温调至35℃左右,吸入气体维持在32℃~35℃,使其湿度达到60%~70%,湿化罐内需加无菌蒸馏水。及时清洗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接头,更换呼吸机管道每周一次[1],避免频繁更换管道增加脱机次数造成缺氧和污染;管道污染时随时更换。痰液黏稠时可行气道内注入湿化液3~5 min进行湿化。

2.1.8 气管切开部位换药每日两次,血迹或痰液污染时随时更换。

2.2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一般为脑出血术后放置。引流管与脑室相通时,引流管内有脑脊液流出,引流管最高点固定在穿刺点上10~15 cm开放引流,引流管内的脑脊液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引流管与脑室不相通時,手术当日引流管与穿刺点平行,保持颅内压平衡,待患者适应后将引流管低于血肿穿刺点10~15 cm。引流管装置始终保持密闭、无菌、通畅,各连接口衔接牢固,引流袋不可高于头部,以防引流物反流;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或脱出。护士应随时检查引流管的正确位置,尤其在协助患者翻身或进行各项操作后。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每日由近颅端向外挤压引流管数次,以防阻塞,切勿将引流管内的液体挤压回颅内,以避免造成颅内感染。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引流的速度;引流管口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若有渗出及时更换。

2.3 PICC 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2.3.1 预防感染的护理 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每周更换敷贴两次,并给予0.5%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更换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情况;出现潮湿、污染或局部红肿、渗出时及时更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出现感染征像时及时拔管并选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

2.3.2 预防堵管的护理 输液过程中防止输注通路受压、打折或输液器与可来福接头处脱开而造成导管内血液凝固导致堵塞;及时更换下步液体,避免液体输空。掌握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液体输完后及时用0.04%肝素钠盐水6~8 min封管。

2.3.3 预防脱管的护理 置管时妥善固定导管,记录导管内置外露的长度,每班做好交接班,每次输液时应严格检查,确保导管在血管内。

2.3.4 预防空气栓塞 由于导管直接位于上腔静脉入口,输液接管时必须排尽空气再连接,保持导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输空。

2.4 胃管的护理

2.4.1 妥善固定,定时检查固定是否牢固,在管道进入鼻腔处做好标记以识别有无脱出。避免胃管扭曲、折叠、受压。

2.4.2 定时冲洗胃管,输注营养液及特殊用药前后用20~30 ml温开水冲洗,持续管饲时应每间隔4 h冲洗一次。

2.4.3 鼻饲前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减少胃食管反流后误吸;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抽吸胃液,观察其性质及残留液的多少,如果大于100 ml应暂停或减少注入。鼻饲量不可过多,每次小于300 ml,进食30 ml内尽量避免拍背、吸痰等操作。

2.4.4 长期鼻饲者每周更换胃管一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2.5 留置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时应妥善固定尿管,储尿袋应置于膀胱水平以下,防止尿液反流;定时排尿,每2~4小时一次;记录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质,应用生理盐水每周膀胱冲洗2次,同时更换集尿袋;每日行尿道口周围清洁消毒2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

2.7 吸氧管的护理

面罩给氧者,使用一次性面罩,每日清洁消毒面罩一次;鼻导管给氧者,每日更换鼻导管一次;每日更换湿化瓶及其内的蒸馏水;每日清洁患者的鼻腔。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病情需要调节氧流量,一般2~4 L/min,密切观察氧疗效果;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时,将鼻导管连接氧气管再送入气管套管内口即可。要保证氧气吸入的有效浓度,达到改善缺氧的目的。

3 总结

留置导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方面应用较多,建立良好有效的管道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导管的正确维护与使用,为治疗与护理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确使用,提高导管的使用时间,保证导管的使用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与导管护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蔡萍,徐爱国,刘淑俊.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的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6(22):4360 4361.

猜你喜欢
危重患者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危重患者皮肤压疮护理预防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32例临床观察